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來刺子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來刺子莞 學名(Rhynchospora malasica) 日文(みのりがや),台灣瀕臨絕種保育類植物。

目錄 名稱
學名 Rhynchospora malasica
界名 植物界
門名 木蘭植物門
綱名 百合綱
目名 莎草目
科名 莎草科

型態特徵

多年生,具creep莖。不育芽延長至80厘米,遠端具濃密的葉片束。莖高60-100厘米,簡單,直立,數個節,在下方鈍三角形,通常三角形,上面具銳邊,在基部包圍著暗褐色的無孔鞘,在中部密被。 葉寬線形,超過頂面的庫林,扁平,5-9毫米寬,新鮮綠色,逐漸變細到銳尖。鞘細長,莖稈緊密圍繞;葉舌短,膜質,生鏽棕色。 花序5-20厘米長,頂生2-7個頭,在上近鄰,向基部中斷;片基部不具鞘,下部具with片,長7-20厘米長。頭無梗,球狀,寬10-15毫米,密被許多雜散,灰白色的質生,稍帶紅棕色。小穗狀披針形卵形到披針形,長6-7毫米,側向微弱壓縮,在基部收縮,在上方逐漸變細以漸尖,先端1花,1果。穎片5或6,下部卵形3或4,遠小於披針形卵形上部2,全1神經,急性,膜質,灰棕色。 瘦果寬倒卵形,長2-2.5毫米,濃密雙凸,具鈍角,微弱的橫向皺紋,深棕色。花柱基部狹窄的圓錐形的基部,長4-4.5毫米,在基部有些收縮,從基部上方逐漸變細,變細;柱頭2絲狀,長2毫米。下頜剛毛6,絲狀,彎曲,光滑,長3.5-4.5毫米。 一種Rhynchospora種類,其穗狀花序具有幾個球狀頭和線形的扁平葉片,很容易辨認,這些特徵的組合讓人聯想起Sparganium的形狀。[1]

分佈

日本中部到琉球,再向台灣南至馬來西亞,再向西南至泰國和馬來半島。台灣地區在開闊的草木棲息地中,池塘或溪流中的淺水區很少見。[2]

台灣最後棲地

宜蘭縣員山鄉雙連埤,估計為5000多年的古老湖泊,擁有全台少見的浮島生態。全世界僅有台灣和德國擁有天然浮島,而宜蘭的雙連埤的浮島更是全國唯一,雙連埤浮島生態特色是台灣之最,也是馬來刺子莞在台灣的最後棲地。 浮島的組成可分為五大類型:

一、浮島基地是以李氏禾為主的禾本科水生植物,形成一片強韌浮動草毯地基,厚約二公尺,水面上一公尺,水下一公尺。

二、馬來刺子莞為主的莎草科挺水植物挺立其上。

三、以腎蕨為主的蕨類植物,另有大族群的小葉海金莎,宜蘭人稱「珍東毛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雙連埤的分株假子箕蕨。

四、奇特的大頭茶喬木,喜歡乾爽通風的山稜線環境的大頭茶,翅果隨風飛入浮島草毯基地後,入境隨俗,適應水生環境,根系演化成橫向交錯盤狀生長,使浮島基地更堅固紮實;大頭茶森林的形成讓山鳥有棲地環境,其他陸域樹種如紫金牛、江某…等也隨山鳥排糞進駐,使小森林有更多元的生命。

五、蘭科植物、拎壁龍等附生植物也補充森林的空隙,使浮島森林結構更成熟而完整。

整座浮島棲地及湖域環境更孕育出魚蝦、蜻蛉、蛙類、龜鱉、爬蟲、水生昆蟲…等,因此更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留鳥的青睞,紛紛駐足。每年十月北方的水鳥從西伯利亞、日本、韓國、中國,帶來水草種源,在雙連埤過完年後,又繼續南飛到東南亞、馬來西亞,三、四月北返時,又把南方水草種源寄養在雙連埤。雙連埤高度、緯度剛好是北方草種的南限,南方草種的北限,且湖域夠大,深度約一至二公尺的淺湖溼地環境,配合間歇性的上、下水位,使水生植物的五種類型均適存,加上氣溫適中,冬季不結霜,不會凍死弱勢團體,夏季又多雲霧,不使強勢族群大繁衍,經大自然五千年的孕育造化、演替,一點一滴造就了的雙連埤的浮島特殊生態。[3]

影片

by YouTube 雙連埤浮島水生植群生態 2009年9月30日
by YouTube 【MIT台灣誌#395】再現雙連埤水草世界part4 2014年11月18日

參考文獻

  1. 馬來刺子莞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2. 植物分類著作電子叢書 台灣植物研究服務中心。
  3. 雙連埤的浮島生態 公民新聞2007.07.03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