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壩鎮,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位於曲江區北部,東與大塘鎮、沙溪鎮接壤,南與烏石鎮為鄰、西與白土鎮相接、北與湞江區樂園鎮相毗連,行政區域面積188.8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馬壩鎮戶籍人口114591人。

截至2020年6月,馬壩鎮轄7個社區、16個行政村。

民國時馬壩鎮先後改設曲江第一區署和第五區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曲江縣第一區、馬壩區。後分為馬壩鎮和馬壩人民公社。

1979年,馬壩鎮為馬壩公社所環抱。1983年11月,馬壩公社改稱馬壩區。1986年12月,馬壩區併入馬壩鎮。[1]

2019年,馬壩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0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0%。

中文名: 馬壩鎮

行政區劃代碼: 440205100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地理位置: 曲江區北部

面 積: 188.86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7個社區、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馬壩街

電話區號: 0751

郵政區碼: 512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

火車站: 馬壩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F

人 口: 114591人(2018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曲江縣在馬壩設外廂氵算溪都。

民國時,先後改設曲江第一區署和第五區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曲江縣第一區、馬壩區。

後分為馬壩鎮和馬壩人民公社。

1979年,馬壩鎮為馬壩公社所環抱。

1983年11月,馬壩公社改稱馬壩區。

1986年12月,馬壩區併入馬壩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馬壩鎮轄7個社區、1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壩鎮,位於曲江區北部,東與大塘、沙溪接壤,南與烏石為鄰、西與白土鎮相接、北與湞江區樂園鎮相毗連,行政區域面積188.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馬壩鎮地處曲江中部,居曹溪河下游,地勢由東向西南傾斜,屬丘陵地貌。

水文氣候

馬壩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曹溪河流經12個管理區,於龍崗的大門山與水文出口注入北江河。

自然資源

馬壩鎮資源主要有煤炭、木材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馬壩鎮戶籍人口114591人。

經濟

1979年,馬壩公社農村耕地面積2480.87公頃。糧食總產量16190噸。農業總產值不足300萬元。作為新設縣城的馬壩鎮有2個生產大隊、10個生產隊。2952戶18604人。農村總勞動力623人。農村耕地面積65.33公頃,糧食總產量21.8噸。2000年,農村耕地面積1825.4公頃,糧食總產量15567噸,農村社會總產值,52850.39萬元。

1992年,馬壩鎮工農業總產值1.563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0856億元,占總產值的69.4%;農業產值4779.45萬元,占總產值的30.6%。全鎮有工業企業2796家,其中國營企業幾十家,股份制、集體、個體企業2000多家。工業門類有冶金、鑄造、機械、化工、選礦(銻、銅、鉛、鋅等)採掘、印染、印刷、建築、建材、服裝、繅絲、電力、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農業方面已形成油粘米、油菜、花生、黃豆、甘蔗、蠶繭、蔬菜、水果、蘑菇、「三鳥」、水產等商品基地。油粘米的加工出口已形成批量,成為該鎮外向型企業之一。在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占53.34%,林業占0.76%,畜牧業占30.85%,副業占3.24%,漁業捕撈占11.81%。

馬壩鎮自古是粵北地區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之一,集商貿、旅遊於一身,商業貿易活躍。有1座貿易中心市場和4個專業市場,總面積4190平方米。全鎮商業戶2445戶。1992年底,集市貿易成交額3039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3100萬元。

1979年,馬壩公社有社隊企業76個、從業人員1069人,企業總收人237.68萬元,實交國家稅金5.27萬元,稅後純利潤62.46萬元。2000年,馬壩鎮的四級企業4767個、從業人員15638人,企業總收入8.4315億元,實交國家稅金981萬元,稅後純利潤9647萬元。企業中私營和個體企業總收入6.9813億元,占全鎮企業總收人的82.8%;鎮村企業總收人1.4502億元,占全鎮企業總收人的17.2%。

2019年,馬壩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0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0%。

交通

馬壩鎮是粵北僅次於韶關市的又一交通樞紐,京廣鐵路穿過鎮中心經6個管理區廣公路途經鎮中心及4個管理區,與鐵路相交錯。

1979年,城區有水泥路面的街道3條,總長840米,其餘街道均為土質路面。2000年有54條水泥路面的主要街道,總長37.8512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在城南石堡設有韶關南站出入口。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79年,馬壩鎮有完全中學、初級小學、完全小學各1所。

1992年,馬壩鎮現有電視大學、教師進修學校、職業高級中學、農業中等專業科技學校各1所、普通中學5所、小學24所、少年體校1所、幼兒園7所,在校學生1.514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2000年,馬壩鎮有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3所。

醫療衛生

1979年,馬壩鎮有縣立醫院、鎮立衛生院各1家。

1992年,馬壩鎮醫療保健設施有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各1所、血防站和醫療站10多個。

2000年,馬壩鎮建有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中醫院、鎮衛生院各1家。

文體事業

1979年,馬壩鎮有電影院,燈光球場、圖書館郵電所各1個。

1992年,馬壩鎮有文化娛樂場所70多個。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客家山歌、採茶劇、攝影、舞獅和琴棋書畫等。

2000年,馬壩鎮有影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燈光球場、人民公園、沿堤公園、文化廣場等豪華建築多處。

脫貧攻堅

2019年,馬壩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6戶757人,其中2019年退出貧困戶315戶720人,剩餘11戶37人也於2020年4月完成退出程序,龍崗、水文、轉溪三個省定貧困村也已退出省定貧困村行列。

衛生環境

2019年,馬壩鎮推進「廁所革命」,新建農村公廁30座,完成戶廁改造65戶,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清理河道12公里、漂浮物約2000噸,完成山塘水庫維修清淤7宗。聯合多部門開展106國道、253省道和248省道道路環境及揚塵整治行動14次,清除陳年垃圾65噸,清拆違建1000平方,清拆窩棚22處共66平方。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馬壩鎮因境內馬鞍山南麓有曹溪沖積的河灘地,俗稱壩地,故名。

樂村坪在曲江縣城北6.5公里。屬馬壩鎮。駱姓最早在此置居,原稱樂坪村,後稱樂村坪,樂由駱諧音而來。

曹溪在曲江縣城東南5公里。屬馬壩鎮。因村處三面環山的河谷地帶,村前有曹溪流過。又相傳有鄉人曹步良舍宅為寺,故唐六祖慧能居此,大興佛法。古蹟有南華寺,柳宗元有曹溪第六祖賜溢碑文。

演山在曲江縣城東南9公里。屬馬壩鎮。原稱燕山,因三面環山形似燕窩形得名燕山,後諧音成演山氵算溪在曲江縣城東偏南4.5公里。屬馬壩鎮。因演山峽長,谷底溪流迴轉,故名轉溪,後諧音成氵算溪。清康熙六年(1667年)設氵算溪都。

石峽文化

早在12.9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馬壩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馬壩先民就已在這片故土上漁獵種植、繁衍生息。

風景名勝

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位於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以東7公里曹溪河畔,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後屢經擴建,因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來寺居住而聲名大振。1000多年來,仕人、文人墨客涉足南華寺者眾多。1961年,南華寺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南華寺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寺廟。今南華寺占地總面積約一千多畝,主體建築群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為階梯式中軸線對稱平面布局。寺向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曹溪門、放生池(五香亭)、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方丈室。東側依次為鐘樓、客堂、伽藍殿、齋堂等;西側依次為鼓樓、祖師殿、功德堂(亦稱西歸堂)、禪堂等。主體建築院落外,北側有卓錫泉(俗名九龍泉)、伏虎亭、飛錫橋;西側有無盡庵、海會塔、虛雲和尚舍利塔;東側有中山亭、息心園、多寶閣、佛學院、禪堂。

視頻

曲江區馬壩鎮站萬人同跳《舞動中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