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河水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河水庫
圖片來自搜狗

馬河水庫為滕州市第一大水庫,僅次於棗莊市岩馬水庫的第二大水庫,在魯南地區發揮着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等重要的功能,收到良好的綜合效益。庫區風景優美,交通方便,是重要的旅遊地。

馬河水庫於1959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5月建成蓄水。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40平方千米,水面跨鄒城、滕州兩市,南北約6千米,總庫容1.38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7億立方米。水庫工程主要包括主壩、副壩、溢洪道、放水洞、發電站等。主壩為黏土心牆砂殼壩,長926米,最大壩高23.30米。馬河水庫位於魯中南中低山區西部邊緣,區內河床寬約200米。庫區地貌按成因可分為剝蝕地形堆積地形兩種。剝蝕地形包括剝蝕殘丘、台地,後者在區內廣泛分布。堆積地形包括堆積階地、沖積平原及河漫灘三種形式。

水庫概況

位於平邑縣城西南12公里處的沂河支流浚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263平方公里。 總庫容1.50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58億立方米。  水庫工程於1958年11月開工,大壩、溢洪道、南輸水洞等工程於1959年10月1 日竣工。水庫投入運用後,相繼完成大壩上游護坡局部翻修、壩頂加高、建防浪牆、 修補外坡、溢洪道局部開深加寬、修建導流堤、建北輸水洞和發電站等工程。至 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152萬立方米,石方47萬立方米,混凝土1.8萬立方米, 累計國家投資916萬元。 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830米,最大壩高為24.60米,頂寬6米。溢洪 道系開敞式,最大泄量2118立方米每秒。輸水洞有南、北兩個,南輸水洞最大流量 14.50立方米每秒,北輸水洞最大流量25.1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3台1655千瓦。

水庫防洪能力達到千年一遇。1971年8月25日,遇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 洪峰88%。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6.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水電站年平均 發電量87.5萬千瓦時。 [1]

水庫效益

經過多年的續建、配套建設和管理運用,水庫效益顯著。水庫歷年平均削減北沙河洪峰60%,有效保護了下游滕州、微山沿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水庫灌區自1962年開灌,到1999年累計灌溉面積34.53萬公頃。馬河水電站1980年建成運行。水庫養殖為豐富市民的菜籃子作出了貢獻。灌區內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是全市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馬河水庫經2002年除險加固,防洪標準由原來的1000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

水庫旅遊

馬河水庫東靠谷山,西連龍山,人稱「龍湖」。登壩臨水,煙波浩渺,東望谷山尖而險,西眺龍山緩而威,「谷翠雙峰」、「龍嶺晴雲」均在滕州八景之列。

有詩讚曰:"四顧山光接水光,十里梯田果溢香;清風明月留餘韻,秋來化作谷滿倉"。 春天,站在壩頂,浴着徐徐暖風,會看到泛着粼粼波光的庫水中蘊涵着濃濃的綠意,或許能想起「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句。水中,養魚人已布下星羅棋布的網箱,各種小魚兒有了吃喝無憂的家,不時有幾葉小舟漂蕩其間,那是養魚人在餵魚或是在觀察魚兒的生長狀況。庫的兩岸,各種果樹花兒如煙似霞,一縷縷、一片片。放眼一望無際的水庫北方,隱約可見的逶迤山川仿佛是一條蛟龍正在吸水,那便是綿延的龍山。當回眸南望,俯瞰遠方,頓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嫩綠的麥田宛如棋盤;片片蔬菜大棚似飄忽的白雲…… 赤日炎炎的夏季,水庫又是避暑游泳的好去處;當山洪暴發,需開閘泄洪時,湍急的庫水如脫韁的野馬,在入河口又形成「飛流直下」的壯麗畫卷。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不大的一架網箱能產出成千上萬斤的魚,有鯉魚、羅非魚、大頭魚、武昌魚……活蹦亂跳的魚兒盪起了養魚人收穫的喜悅,也會勾起品嘗美味佳肴的饞意。 冬季的水庫雖有幾分涼意,但南遷的候鳥不期而至,尤以大雁居多,它們成群結隊,或起或伏或歌或舞,待到暖陽西斜,落霞、遠山、靜水、群雁又凝固成一幅絕美的山水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