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虎,拼音mǎ hu,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漫不經心;不介意;疏忽;輕率。[1]

解釋

1. 草率,疏忽大意。2. 勉強;將就。3.馬虎:青島和泰安及太原有些地區的方言指狼。[2]

出處

葉聖陶《生在難中》:「顧局長的脾氣就是一點不肯馬虎。」

秦牧《藝貝·廣州城徽》:「雖然藝術是一個整體,不容對某一部分馬虎從事,但這點道理卻是和『突出重點』的道理辯證地統一起來的。」

楊朔《青春》:「沒有聯絡員,耳目眼睛都沒有了,你別馬虎大意。」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一章:「此人跑過大城市,識得幾個字,馬虎念得一段報紙,被看作有學問的人。」

草明 《乘風破浪》四:「唉,算了吧,這一回馬虎點算了。」

《聊齋志異-卷十一-牛犢》:楚中一農人赴市歸,暫休於途。有術人後至,止與傾談。忽瞻農人曰:「子氣色不祥,三日內當退財,受官刑。」農人曰:「某官稅已完,生平不解爭鬥,刑何從至?」術人曰:「仆亦不知。但氣色如此,不可不慎之也!」農人頗不深信,拱別而歸。次日牧犢於野,有驛馬過,犢望見誤以為虎,直前觸之,馬斃。役報農人至官,官薄懲之,使償其馬。蓋水牛見虎必斗,故販牛者露宿,輒以牛自衛;遙見馬過,急驅避之,恐其誤也。

如民間歇後語:狗咬馬虎——兩頭怕,意思就是指兩個實力相仿的對手鬥爭時,互相之間都心存顧忌。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馬虎的這個方言意思,所以有些人在使用這個歇後語時,就換成了「狗咬狼」「狗咬刺蝟」之類的替代品。其實咬刺蝟的並不是狗,而是老虎:老虎咬刺蝟——無從下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