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鞍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鞍藤

馬鞍藤,中藥材名。本品為旋花科植物鱟藤的全草。功能主治為:祛風,除濕,消癰,散結。治風濕痹痛,癰疽,腫毒,療瘡,痔漏。《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馬鞍藤

學名; Ipomoea pes-caprae

目錄

1別名

2來源

3性味歸經

4功能主治

5形態特徵

6分布區域

7生長環境

8用法用量

9藥理作用

10相關配伍

11化學成份

12相關論述

別名

鱟藤、二葉紅薯、獅藤,馬蹄金,馬蹄草(《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鱟藤的全草。

性味歸經

《閩南民間草藥》:辛苦,微寒。《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消癰,散結。治風濕痹痛,癰疽,腫毒,療瘡,痔漏。《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

形態特徵

多年生、蔓性草質藤本。莖葉有白色乳汁,植物體微帶紫紅色。根莖甸甸狀。莖光滑、細瘦。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圓形,長與闊約3厘米,先端2裂,全緣,基部圓形或微尖,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2~3厘米,基部微具鞘,多具腋芽。花腋生;萼片5,綠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紫紅色;雄蕊5。蒴果卵圓形,內含黃褐色種子。花期夏、秋。

分布區域

分布福建、台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田岸或溝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乾燥葉中含一種揮發性酯類,對海蟄刺傷所引起的風疹、瘙癢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離體豚鼠迴腸標本上,此揮發性部分(6xl0M)有拮抗組織胺(2xl0M)的作用,與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對小鼠無毒性反應。外用其葉,據云有止痛、防止褥瘡之效,提取物無甚藥理作用。

相關配伍

①治關節炎:二葉紅薯一兩五錢,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癰疽疔瘡:二葉紅薯一握,紅糖(或冬蜜)適量,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二葉紅薯一至二兩,洗淨,煎湯調紅糖內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瘡漏血:二葉紅薯一兩,豬大腸一斤,燉服。(《泉州本草》)

化學成份

馬鞍藤含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葉中揮髮油含2-羥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10S-獼猴桃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創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厥薔薇酮(β-damascenone),種子含赤黴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相關論述

《福建民間草藥》:消癰散結,祛風除濕,解毒益氣。[1]

參考文獻

  1. 馬鞍藤, 醫學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