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鞭石斛總狀花序生於無葉莖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有纖維狀附屬物,節上有灰黃色葉鞘殘留和灰褐色的氣生根。全年均可採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為好,主要治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等。

目錄

生長環境

生於岩石或樹上。

分布範圍

藥材產於廣西貴州雲南

形態特徵

莖直立,圓柱形,綠色,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帶紅紫色,具溝槽,高30~120厘米,粗0.6~1.2厘米。葉薄苹質,長橢圓形,長9~12厘米,寬2~4.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總狀花序生於無葉莖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花金黃色,有香氣;萼片長約2.5厘米,寬1.2~1.5厘米;花瓣與萼片等長,但較寬,為1.5~1.7厘米;唇瓣近圓形,長2.5~3厘米,寬2.5~2.8厘米,唇盤卜有1個腎形紫色斑塊,兩面均有絨毛。花期4~5月。[1]

栽培技術

選盆

通常選用四壁多孔的塑料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蘚、樹皮塊、木炭塊等作盆栽材料。根據蘭苗的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口上述栽好材料在使用前必需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備用。盆底要多墊大瓦片或碎磚塊,深度至盆底約1/3處,然後將蘭苗放於盆中央,並在一旁插一細竹竿以固定蘭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與根之間用材料隔開。

澆水

栽植初期先放在陰涼陰涼並有散射光處,僅向葉面上噴些水,勿向盆內澆水。約10-15天後,待萌發出新根後兩移至陰棚下養護。生長季節澆水要乾濕相間保持適度干薄餅肥水。生長旺盛期樹每天澆水一次,乾旱季節和炎夏還需經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並要注意通風良好。冬季休眠期應少澆水。後期空氣濕度過小要經常澆水保濕,可用噴霧器以噴霧的形式澆水。

溫度

剛移栽的組培苗對水分很敏感,缺水則生長緩慢、乾枯、成活率低。而噴霧過多則漬水爛根,溫度高、濕度大時還易引發軟腐病大規模發生。移栽後一周內(幼苗尚未發新根)空氣濕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後,植株開始發新根,空氣濕度可保持在70%-80%。種植畦乾濕交潛有利於髮根長芽。忌強光直射,春秋兩季早上可見陽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處,其他時間置於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風的地方。越冬溫度保持在8-10℃即可。

施肥

由於石斛類為氣生根,因此要噴施適宜的葉面肥作為營養液,以供給植株充足的養分,利早髮根長芽。葉面肥可以選擇硝酸鉀、磷酸二氫鉀、腐植酸類等,以及進口三元複合肥和稀釋的MS培養基等。一般移栽後一周,植株新根發生後開始噴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鉀或磷酸二氫鉀,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長出新芽後每隔10-15天噴3‰的三元複合肥等。生長地貧瘠應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後,以氮肥混合豬牛糞及河泥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後用花生鼓、菜籽餅、過磷酸鈣等加入河泥調勻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修枝

石斛生長地的都閉度在60%左右,因此要經常對附生樹進行整枝修剪,以免過於蔭蔽或鬱閉度不夠。每年春天前發新整時,結合採收老莖將叢內的枯莖剪除,並除去病莖、弱莖以及病者根,栽種6-8年後視叢蔸生長情況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藥用價值

  • 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病傷津,溫瘧舌苔變黑:鮮石斛三錢,連翹(去心)三錢,天花粉二錢,鮮生地四錢,麥冬(去心)四錢,參葉八分。水煎服。(《時病論》清熱保津法)
  • 治中消:鮮石斛五錢,熟石膏四錢,天花粉三錢,南沙參四錢,麥冬二錢,玉竹四錢,山藥三錢,茯苓三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甘蔗三兩,煎湯代水。(《醫醇腆義》祛煩養胃湯)
  • 治眼目晝視精明,暮夜昏暗,視不見物,名曰雀目:石斛、仙靈脾各一兩,蒼朮(米泔浸,切,焙)半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服,日再。(《聖濟總錄》石斛散)

提取馬鞭石斛多糖的工藝

石斛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和生物鹼,其中多糖由於具有抗氧化免疫增強和抗腫瘤作用而成為研究熱點。馬鞭石斛是四川主產的石斛品種之一,資源非常豐富,被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初步研究表明,馬鞭石斛中含有豐富的多糖類成分,然而對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藝及活性研究尚未見報道。本實驗旨在熱回流提取基礎上,結合超聲波輔助處理來研究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藝,並通過對提取條件的優化,篩選最佳工藝,為馬鞭石斛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依據。[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