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驅蟲斑鳩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驅蟲斑鳩菊

驅蟲斑鳩菊(學名: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是菊科、斑鳩菊屬植物。一年生高大草本。莖直立,粗壯,高達60厘米,上部多分枝,具明顯的槽溝,被腺狀柔毛,葉膜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頭狀花序較多數,較大,徑15-20毫米,在莖和枝端排列成疏傘房狀;花序梗長5-15毫米,常具線形的苞片,頂端稍增粗;總苞半球形,總苞片約3層,近等長,外層線形,稍開展,長10-12毫米,綠色;總苞片在結果後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窩狀突起。小花約40-50個,淡紫色,全部結實;冠毛2層,淡紅色,外層極短,近膜片狀,宿存,內層糙毛狀,短於瘦果的2倍,易脫落。花期9月至翌年2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阿富汗、緬甸、老撾、馬來西亞。生長於宅旁荒地或路旁。

蟲斑鳩菊以果實入藥。果實味極苦,有清熱消炎、活血化、殺蟲去斑之功能。治驅蟈蟲、蟯蟲;外用治瘡癤腫痛,主要用於治療白擬。全草有驅蟲作用。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中文名驅蟲斑鳩菊拉丁學名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綱合瓣花亞綱目桔梗目科菊科亞 科管狀花亞科族斑鳩菊族屬斑鳩菊屬種驅蟲斑鳩菊命名者及年代(L.) Willd.,1804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形態特徵

驅蟲斑鳩菊

一年生高大草本。莖直立,粗壯,高達60厘米,上部多分枝,具明顯的槽溝,被腺狀柔毛,葉膜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長1厘米的葉柄,邊緣具粗或銳鋸齒,側脈8對或更多,細脈細而密,網狀,兩面被短柔毛,在下面脈上毛較密,有腺點。

頭狀花序較多數,較大,徑15-20毫米,在莖和枝端排列成疏傘房狀;花序梗長5-15毫米,常具線形的苞片,頂端稍增粗,被密短柔毛及腺點;總苞半球形,總苞片約3層,近等長,外層線形,稍開展,長10-12毫米,綠色,葉質,外面被短柔毛和腺點,中層長圓狀線,頂端尖,上部常縮狹,綠色,葉質,內層長圓形,從基部向頂端漸膜質,頂端尖;總苞片在結果後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窩狀突起。小花約40-50個,淡紫色,全部結實,花冠管狀,長9-10毫米,管部細長,長6-7毫米,檐部狹鍾狀,有5個披針形裂片。瘦果近圓柱形,基部縮狹,黑色,長約4毫米,具10條縱肋,被微毛,肋間有褐色腺點;冠毛2層,淡紅色,外層極短,近膜片狀,宿存,內層糙毛狀,短於瘦果的2倍,易脫落。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阿富汗緬甸、老撾、馬來西亞。生長於宅旁荒地或路旁。

喜溫暖和陽光充足,忌潮濕陰冷的環境,較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不過於黏重的微鹼性土為宜。

生長習性編

花期9月至翌年2月。 在室內測定種子發芽力,當室溫20-25℃時,第三天開始萌發。新收穫的種子休眠,需貯存一年以上才能發芽,發芽率80-90%,三年後發芽率降至20%。

育植技術

留種和種子培育:8月種子開始成熟,應分批採收,隨熟隨采,否則花序鬆散,種子易飛散,採種時,應選花序頭大,飽滿的剪下,集中曬乾,搓下種子,簸去雜質,裝布袋內,貯存於乾燥冷涼處,新採收的種子不發芽,需貯存一年以後才能發芽,可保存2-3年。

種子繁殖方法:種子發芽適溫為20-25℃,一般於4月份播種,採用條播,按行距40-45厘米,開溝深3-4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壓實,並澆水,播後約10天左右出苗,當出齊苗時進行間苗。

田間管理:苗期生長較慢,待苗出齊後間去過密苗,當苗高5-7厘米時,按操距15-20厘米定苗。及時除草、鬆土。澆水次數根據各地氣候條件而定,一般春季乾旱少雨時,每半月澆水一次。秋季種子成熟時不喜太濕。 為提高種子的產量和促進籽粒飽滿,要注意增施磷肥,每畝用過磷酸鈣30千克,於7月份開花時施入。亦可摻在廄肥或堆肥中在整地時翻入。

採收加工:從8月初開始種子陸續成熟,種子(瘦果)具冠毛,成熟後花序鬆散種子隨風飄揚, 故需分次隨熟隨采,一直可以收到10月初,最後連杆割下。 收後曬乾,簸去冠毛等雜質,麻袋包裝存於乾燥冷涼處。每畝可收種子100千克。種子生用。ref>菊科 查字典,</ref>

主要價值

驅蟲斑鳩菊以果實入藥。含斑鳩菊酯醇、斑鳩菊酯酸、黃酮類、內酯、香豆精類、揮髮油等。果實味極苦,有清熱消炎、活血化、殺蟲去斑之功能。治驅蟈蟲、蟯蟲;外用治瘡癤腫痛,主要用於治療白擬。全草有驅蟲作用。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下級分類

驅蟲斑鳩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

樹斑鳩菊Vernonia arborea Buch.-Ham.

糙葉斑鳩菊Vernonia aspera (Roxb.) Buch.-Ham.

狹長斑鳩菊Vernonia attenuata DC.

喜斑鳩菊Vernonia blanda DC.

南川斑鳩菊Vernonia bockiana Diels

廣西斑鳩菊Vernonia chingiana Hand.-Mazz.

少花斑鳩菊Vernonia chunii Chang

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 Less.

小花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 Less. var. parviflora (Reinw.) DC.

崗斑鳩菊Vernonia clivorum Hance

毒根斑鳩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

叉枝斑鳩菊Vernonia divergens (DC.) Edgew.

斑鳩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

展枝斑鳩菊Vernonia extensa (Wall.) DC.

滇西斑鳩菊Vernonia forrestii Anthony

台灣斑鳩菊Vernonia gratiosa Hance

黃花斑鳩菊Vernonia henryi Dunn

濱海斑鳩菊Vernonia maritima Merr.

南漳斑鳩菊Vernonia nantcianensis (Pamp.) Hand.-Mazz.

滇緬斑鳩菊Vernonia parishii Hook.f.

咸蝦花Vernonia patula (Dryand.) Merr.

柳葉斑鳩菊Vernonia saligna DC.

茄葉斑鳩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折苞斑鳩菊Vernonia spirei Gand.

刺苞斑鳩菊Vernonia squarrosa (D. Don) Less.

林生斑鳩菊Vernonia sylvatica Dunn

大葉斑鳩菊Vernonia volkameriifolia DC.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