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騎龍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騎龍鎮幅員面積64.61平方公里,轄32個農業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63萬人。2001年4月由原騎龍鎮、坩坳鄉永勝鄉合併而成。氣候溫和,環境優美,特產豐富,盛產稻穀、小麥、玉米、水果、蠶桑、生豬、魚類等,尤以黑山羊遠近聞名。[1]

建置沿革

騎龍鎮以駐地騎龍場得名。清置在城鄉騎龍保;民國元年,並羅寺團一部分置騎龍團;民國23年,稱騎龍鄉;民國29年,並石牛團部分屬地稱石龍鄉;民國36年,稱騎龍鄉;1951年,分置騎龍、楊家、南極鄉;1955年,3鄉合併仍稱騎龍鄉;1958年,改鄉為公社;1984,改公社為鄉;1995年,建騎龍鎮;2001年,由原騎龍鎮、永勝鄉、柑坳鄉3鄉鎮合併稱騎龍鎮。

位置面積人口

騎龍鎮位於縣城東北,距縣城16公里,鎮政府駐地騎龍場。東鄰代寺鎮和隆昌縣響石鎮,北接大安區回龍鎮和隆昌縣黃家鎮,西與獅市鎮接壤,南與龍萬鄉、東湖鎮毗鄰。境內場鎮3個,即黑石場、騎龍場、柑子坳場,小集市3個,即三塊碑市場、爛包農貿市場和金盤奄市場,小溪9條。幅員面積6461公頃,轄32個農業村,3個居委會,321個農業社和5個居民小組,現有總人口5.7萬人。[2]

經濟建設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實現19.2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農業增加值達到9909萬元,同比增長9.1%,第二產業增加值3489萬元,同比增長25.8%,第三產業增加值5487萬元,同比增長17.4%。農民人均純收入3235元,增加400元。

農業 加大優良品種宣傳力度,狠抓偽劣種子查處,提高群眾辨別真假能力。宣傳種植新技術,發放宣傳、技術資料850份。新建山平塘14口,整治屯水田坎23根。老英、田扁兩村集雨節灌工程全面竣工,建成蓄水池163口。大土村大力提倡清潔能源,新建沼氣池130口。騎龍農機加油站遷址落成,正式投入運營。全鎮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盛產稻穀、小麥、玉米、紅梁、水果、蠶桑、生豬、小禽畜、魚類等,尤以黑山羊養殖遠近聞名,重點打造農業七大基地(筍竹、蠶桑、優質稻、養鴨、養兔、養羊基地)。近年來,騎龍鎮着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狠抓典型引路,取得實效,已建成洞子口風景區、大土村科技示範園區、濫包水產特種養殖基地、金盤庵農貿市場等。

財政稅收 實現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144.81萬元,超10.26%完成預算任務。其中,工商稅收、地稅完成18.46萬元;國稅完成1.72萬元。工商稅收和國稅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招商引資 騎龍鎮水電、閉路電視、郵政通訊等設施齊全,各村都已安通電話。鄧隆路柑永路柑獅路橫貫境內,構成發達的交通網絡,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和70%的社通公路。利用節假日召開外出知名人士座談會等形式,搞好回引工程,提供優惠政策,培養良好投資環境。2005年,引進資金580萬元,完成柿鑫養牛場、萬麟竹製品加工廠落成和騎龍鎮加油站組建。發展私營企業5戶,個體工商戶130餘戶。

林業 對1999年以來退耕還林小班逐個清理,通過抓林下退耕,抓管護質量,嚴格按照糧食改補現金政策兌現農戶補償。抓好市場銷售,林業站不計酬勞協同廠商收購鮮筍,保證筍竹產、供、銷渠道暢通,推動筍竹基地建設。

養殖業

騎龍鎮採取有力措施,積極鼓勵和扶持農戶發展養殖業。制定了《幫扶農戶發展養殖業辦法》,將幫助村民發展養殖業納入鎮、村幹部年終目標考核;黨委、政府定期邀請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養殖培訓,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由政府出錢,對集中飼養的家禽家畜進行免費防疫,有效提高了養殖戶積極性;積極牽線搭橋,建立生豬外銷網絡,部分肉豬已銷往內江、成都等地。

騎龍鎮充分利用馬耳橋村水源豐富的自然優勢,對農戶養殖白鵝的傳統習慣給予積極引導,使養鵝業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2004年9月,鎮、村組織協調養鵝大戶組建了白鵝養殖協會,通過開展「大戶帶小戶」、「規模戶幫助散養戶」技術幫扶活動,帶動全村農戶普遍飼養,該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白鵝村」。目前,村里發展規模養殖戶220戶,其中200隻以上的大戶200戶,白鵝成為村民喜愛的活「銀子」。2007年,騎龍鎮馬耳橋村出欄商品鵝7.5萬隻,實現產值255萬多元。[3]

黨群工作

黨建工作 2005年,以建設「五風」、規範「五權」、提升「五力」為重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幹部「五力」突出實效性,鎮學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8期,培訓1500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縣技能培訓33名。繼續推行「支部+協會」工作模式,騎龍鎮白鵝協會支部掛牌成立,進一步促進白鵝養殖業發展。

人大工作 騎龍鎮人大主席團除開展四個季度縣、鎮代表活動外,6月,在鎮人民代表中開展「履職考核、選民評議、創先爭優」活動,即代表聯繫10戶選民,為選民辦1—2件好事、實事,反映選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由選民評議代表在履行職責中的各項表現,考核結果張榜公布。

紀檢工作 開展黨風黨紀和廉政教育,組織機關幹部學習《黨員處分條例》,檢查學習和貫徹落實情況,嚴格考核打分,逗硬獎懲;年內,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5件,均按期辦結。

徵兵工作 2005年,在徵兵宣傳動員會上兌現2004年獎懲,並落實2006年徵兵任務和具體考核辦法。應徵入伍青年18人。

社會發展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深入開展整體聯動防範工程建設,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以打擊「黑三輪」營運為重點,整治非法營運和公路亂堆亂放等交通安全隱患;整改危房、危岩、危坎,確保安全生產;抓好民間糾紛調解,打擊和處理各類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確保一方平安。

民政 組織幫扶資金8萬元,幫扶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嚴格按照「無依無靠,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標準再清理「五保戶」,納入「五保」對象291人。投入殯改資金11萬元,支持、幫助火化和火化對象困難家屬。

勞動保障 構建勞務輸出信息網絡和服務網絡,以村為單位設立勞務輸出聯絡員。引導性培訓初中畢業生430人,初步掌握進城務工基本常識。陽光工程實用技術培訓大土、龍田、大田等村貧困群眾350名。2005年,勞務輸出2.08萬人,勞務收入8065萬元。

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中小學教育得到普及。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改善學生學習、娛樂空間。投入210萬元修建柑坳小學、永勝小學教學樓,改善教育、教學條件。2005年,騎龍鎮初中升國家級重點中學52人,創歷史新高。

衛生 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積極支持衛生體制改革,騎龍鎮中心衛生院實現成功組並,初具鎮級衛生院規模。完成農村醫療便民網和監督網建設,實現村村通「兩網」。開展甲肝、乙肝、乙腦等傳染病防治以及適齡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組織無償獻血活動,獻血人數70人。

計劃生育 實施計劃生育「五大」工程,生育文化大院建設成為縣上示範工程。抓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落實。徵收社會撫養費12萬元。2005年,出生人口423人,出生率7.38‰,計劃生育率90.2%,人口自然增長率3.46‰。

豬鏈球菌防治 縣、鎮下派134人,通過1個月艱苦細緻工作,圓滿完成生豬Ⅱ型鏈球菌病防控工作任務。

禽流感防治 下派64名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對騎龍鎮養禽圈舍進行3次消毒,有效預防禽流感在騎龍鎮發生。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騎龍鎮廣大幹部從正月初八開始,進入村社、農戶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10天時間,完成63%農村人口參加合作醫療保險。[4]

村鎮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5年,加大對中心村建設和各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新建沼氣池,提供清潔能源,改造道路,強化基礎設施,改廚、改廁,改善人居環境。龍田村爛包中心村建設一期工程建成房屋2500平方米,投入使用。投資350萬元,二期工程房屋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開工;響灘、石山兩村2千米水泥路建成投入運營,長井、塘坎、黃沙、龍鬚等村20千米泥結碎石路建成通車;發展無線數字電視850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