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骨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骨螺
t014ed87b5373bb13cb.jpg
圖片來源 [來自..骨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骨螺

漢語拼音:Gǔ Luó
  別   名:骨貝、螬螺
  性   味:味咸,性平
  功   能:清熱解毒。
  主   治:中耳炎,瘡癰腫毒。

骨螺 中藥名。為骨螺科動物櫛棘骨螺Murex pecten(Lightfoot)[Murex triremis Perry]、淺縫骨螺Murex trapa Roding、鈎棘骨螺Murex aduncospinosus Beck等的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中耳炎,瘡癰腫毒。[1]

藥性簡介

英文名

comb-papilla murex

別名

骨貝、螬螺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骨螺科動物櫛棘骨螺、淺縫骨螺、淺縫骨螺、鈎棘骨螺等的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urex pecten(Lightfoot)[Murex triremis Perry]2.Purpura clavigera Kuster[Thais clavigera Kuster]

採收和儲藏

拖網捕捉,捕得後,用沸水燙死,去肉取殼,洗淨,曬乾。

原形態

  • 1.櫛棘骨螺,貝殼呈紡錘形,棘櫛狀,質結實但不厚,一般殼高100mm左右,最高個體可達140mm螺層約8層,縫合線凹陷呈溝狀。螺旋部低,僅約殼高的1/7。體螺層膨脹。每一螺層有發達的縱肋3條,其上長有長短不等的棘刺。體螺層肩角棘的高度超越前一螺層之上。殼表灰白色或淺來色帶。,外唇邊緣具有7條長棘,為本種特徵。前溝長,約為殼高的4/7,上具有從上延伸下來的3列櫛狀棘刺,以溝外側棘刺特別長。棘間還生有3裂小棘。溝穎末端微向腹面彎曲。
  • 2.淺縫骨螺,外形與前種相似而較小,唯棘刺短而稀少,縫合線淺,肩角較明顯,肩部斜平。肩角棘的高度不超過前一螺層之上。
  • 3.鈎棘骨螺,與淺縫骨螺相似,叭縫合線凹陷成溝狀,肩角較不明顯,肩部膨凸。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棲息於淺海50-60m深的泥沙質海底。肉食性,為貝類養殖業的敵害。

資源分布

  • 1.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
  • 3.生態和分布均與櫛棘骨螺相似。

性狀鑑別

  • 1.骨螺,貝殼呈球形,表面螺旋肋及縱肋交織成方格狀。螺層7層,較膨脹。縫合線凹陷呈溝狀,縱肋3條,各有1列長棘,肩角棘特別發達。殼口卵圓形,外層邊緣呈齒列狀。氣微,味咸。
  • 2.線縫骨螺,貝殼略呈球形,高91mm,寬40mm,殼面黃褐色,螺層約8層,縫合線淺。每一螺層有3條縱腫肋,螺旋部各縱腫肋的中部生有一尖棘。在體螺層的縱腫肋上具有3支較長的尖刺。殼質堅硬,殼口卵圓形。外唇邊緣形成大的缺刻,內唇下半部向外番翻卷。殼內面褶色。氣微,味咸。

化學成分

淺縫骨螺殼含碳酸鈣和磷、鉀、鎂、鋅、銅等。

藥理作用

骨螺有腮下腺含有骨螺毒素,對魚類、兩棲類及某些無脊椎動物均有毒性和麻痹的作用。這種物質可能通過刺激神經節和阻斷神經肌肉的傳導而起作用。骨螺類均含有柴螺素(murexine),類似於乙酰膽鹼,能抑制心臟的搏動,還可降低血壓。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中耳炎;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研粉敷。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癰腫、中耳炎、疔瘡、下肢潰瘍等。 [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骨螺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1]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