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元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元鈞,生於1916年3月29日。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寧陵縣張弓鄉西四里和莊人。[1]

幼年家貧。7歲即背井離鄉,賣唱乞討。度過了苦難的童年。

11歲時,來到了南京。幾經周折,從藝人戚永立處學會了一些「武老二」唱段。

又在走碼頭賣藝過程中,得到同路的大師兄郭元順的指導,藝術上逐步完善。通過郭元順代師收徒,他才正式成為戚門弟子。幾年後又正式拜師,得到了戚老先生的親自傳授。

個人履歷

高元鈞(1916-1993) 中國最負盛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原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原名高金山,河南寧陵人。

1993年3月3日,山東快書一代宗師、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高元鈞因病於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高元鈞童年流落街頭乞討賣唱。他在汲取民間曲藝精華的基礎上刻意求新,使這一藝術從民間走向舞台,成為山東快書「高派」藝術的創始人。他創作表演的有《武松打虎》、《武松趕會》、《魯達除霸》等歌頌歷代民間英雄人物的著名段子,還有《一車高粱米》、《偵察兵》、《長空激戰》等一批反映現代生活的新段子。

他與人合作編著的《表演山東快書的經驗》、《山東快書藝術淺論》、《快板快書研究》等傳世之作,填補了山東快書理論上的空白。[2]

人物生平

高元鈞童年流落街頭乞討賣唱。演唱武墜子,後來在南京拜戚永立為師學演山東快書。山東快書早期俗稱「武老二」、「說武老二的」或「說大個子的」。因為早期藝人主要說唱《水滸》里的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且武松作為古代的打虎英雄,不僅氣力大,武藝高而且身材魁偉,體格高大,故名。約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在上海電台演播並出版唱片,便依表演所採用的方言及當時主要的流行地而定名「山東快書」。山東快書在流傳中形成了兩個主要藝術流派,一派的代表性傳人為山東省濟南的楊立德,稱「楊派」;另一派即為在北京的部隊從事藝術工作的高元鈞,稱「高派」。在全國範圍內流傳的山東快書,絕大多數演員都宗法「高派。」

個人作品

高元鈞早年即四處行藝,見多識廣。除創作或整理改編傳統題材的節目上演外,還編演過一些反映新時代生活的新節目。代表性的節目有《魯達除霸》、《李逵奪魚》、《趙匡胤大鬧馬家店》,以及《一車高粱米》、《偵察兵》、《智斬欒平》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節目,是長篇山東快書《武松傳》。

《武松傳》共十六回,即從武松出世一直說到被官府逼迫,與眾英雄一同造反上梁山為止。全書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鮮明的愛憎,生動地刻畫了一個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英雄形象。其中《武松打虎》即《景陽岡》一節通常單獨演出,最受觀眾歡迎。全書的曲本1987年由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

代表作品

《魯達除霸》,《李逵奪魚》,《趙匡胤大鬧馬家店》,《一車高粱米》,《武松傳》

視頻

著名山東快書藝術大師高元鈞《武松打虎》

參考文獻

  1. 高元鈞.臨清在線,2012-10-24
  2. 1993年3月3日 山東快書一代宗師高元鈞逝世.人民日報201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