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邱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高处)
前往: 導覽搜尋

邱壇,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1]一般認為,其基本教義都是出自於《聖經》。歷史上的教會以信經、信條、認信文等多種形式對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作出了很多精要的概括,也被今天研究教義學的學者視為教義的淵源。此外,歷代神學家企圖結合其時代的觀念闡釋和辨明基督教的信仰要理。很多神學家[2]的著作也是闡發基督教基本教義的寶貴資源。

簡介

由希伯來文「巴麻」翻譯出來的一個常用詞語。「巴麻」是從「動物的背脊」這個詞衍生出來,引伸為高地、山丘,或指作為墳墓的石堆。「巴麻」通常用來形容祭神的高處,所以和合本把它譯作「邱壇」。民數記三十三章52節、撒母耳記上九章13-14節、列王紀下十二章3節、歷代志下二十一章11節、以西結書三十六章1-2節所提的,都是這些地方。但這些祭神的所在,有時也不在高處,而是在城門旁邊(例:王下二十三8);但和別是巴的城門旁,都有邱壇。此外,甚至在山谷里,也可以建築邱壇(耶七31)。

以西結書四十三章7節,和合本把「巴麻」譯作「高處」。這類的經文,證明了「巴麻」可以是指有墓碑或紀念石堆的墳墓。所謂「基色邱壇」,就是這類「巴麻」的例子。考古學家在基色的遺址,發現了一個銅器時代的敬拜中心,有10根巨大的石柱。今天的學者,大都相信這是個記念死人,而非真正用作祭神的地方。

希伯來文的「拉麻」,是與「巴麻」相關的字眼。這個詞從「高」字衍生出來,意思就是「高處」;和合本把它譯作「高台」。先知以西結用這個詞形容不法的崇拜中心(結十六24、25、31、39)。這個詞跟地理上的高低,顯然沒有直接關係。

考古發掘

巴勒斯坦一帶最著名、保存得最好的邱壇,是羅便臣於1900年所發現在彼特拉的大邱壇。這邱壇位於哈斯納(即庫房)西面的山脊之上。它有一個長方形的院子,旁邊有一個祭壇。院子長47呎,闊21呎,在岩床之上鑿出,深達18吋。院子西面有一個方形祭壇,和一個圓形祭壇,都是由堅石鑿成的。院子南面是一個8呎半乘9呎半的水池,池深4呎,也是直接在岩床上鑿出來的。池南有兩根石柱,同樣是由堅石鑿成。從下面的平台,到這個邱壇,需要經過兩段的石階。古時住在彼特拉的拿巴提人,顯然是在這個地方過節,獻祭敬拜他們的神祇。雖然現存的邱壇,實際上是來自主前一世紀,它所保存的,卻是約但河東極古的傳統。舊約時代以色列和外邦邱壇的樣式,在此可見一斑。

考古學家於1966年開始在但進行發掘的工作。他們發現了一個「巴麻」,相信是耶羅波安一世在王國分裂以後,鼓勵國民拜祭牛犢時所建的邱壇(王上十二28-33)。在王國分裂時期,這個露天平台經過了兩次的建造。下面一層闊20呎、長61呎,相信是主前十世紀耶羅波安一世所建。上面一層是主前九世紀亞哈在位時的建築,闊60呎、長62呎,有5至7呎厚、用石灰石所造的石牆;從一段闊27呎的石階直達邱壇。此外,在但的城門又有另一個建築,相信就是聖經所說「城門旁的邱壇」(王下二十三8)。在別是巴的發掘中(1969-1975),也在城門旁發現了有一座圓形香壇的「巴麻」。

異教邱壇

異教的邱壇,通常都建在高處,令人覺得比較接近神。邱壇的重要部分,首先是祭壇。這些祭壇,可能是一堆泥土,或一堆未經加工的石頭,也可以是由一塊石頭鑿成的。第二是一根石柱(申十二3);這石柱代表男性神祇,有陽物崇拜的含義。第三是一棵樹或一根稱為亞舍拉的木柱,這木柱代表女性(生殖崇拜)的神祇。第四是在洗濯儀式中使用的水盆。有偶像的邱壇,也需要建築廟宇來保護偶像(王下十七29)。

在這些異教邱壇的崇拜中,有以動物,亦有以人為祭牲;廟妓和同性交合的行為,也十分普遍。這些行為是從巫術的信念演變而來的。當時的人相信,人類的雜交和繁殖,能影響家畜和農作物,使之豐饒多產。

在示羅的會幕被毀之後,尚未建造聖殿之時,希伯來人也有合法的邱壇。然而除了祭壇和獻祭之外,希伯來人的邱壇和異教邱壇,不論是設備或風俗,都有很大的分別。在撒母耳膏立掃羅為王之前,人民曾在邱壇同吃祭物(撒上九12至十1)。大衛作王時,會幕位於基遍的邱壇(代上十六39、40,二十一29)。所羅門王曾在幾個邱壇獻祭(王上三2、3),神也是在基遍的邱壇向他顯現,並賜他智慧治理人民(王上三4-15)。但所羅門的聖殿建成以後,邱壇便全部取消,希伯來人不得再到邱壇。

希伯來人進入迦南時所遇見的,是久在邱壇祭神的異教民族。神命令以色列人毀滅這些邱壇,免得被玷污(民三十三52)。但以色列人沒有理會這個警告。所羅門建成聖殿後,是以色列國的全盛時期。那時,他為他的外邦妻子建築摩押神基抹、亞捫神摩洛,和其他神祇的邱壇。因他這罪,神決定把國家一分為二(王上十一7-11)。

王國分裂以後,耶羅波安在但和伯特利建築邱壇。亞哈等王更在各地大加建造。神於是藉先知預言審判(王上十三2、3;王下十七7-18),以色列國民終因拜偶像而被擄到亞述。

南國第一任國王羅波安,也在全國普建邱壇(王上十四23、24)。亞撒王雖然推行復興,歸回純正的信仰,卻沒有廢去邱壇(王上十五12-14)。約沙法王也領導了復興,但邱壇依然沒有被毀(王上二十二43)。另一方面,他的兒子約蘭和媳婦亞他利雅,卻鼓勵人民建造邱壇(代下二十一11)。此後,約阿施王(王下十二3)和烏西雅王(王下十五3、4)所領導的復興,同樣不能把邱壇除去。亞哈斯王公然拒絕向神效忠,積極鼓吹拜祭外邦的偶像(王下十六3、4)。最後,希西家王發起了毀滅邱壇的運動(代下三十一1),但他邪惡的兒子瑪拿西王,卻摧毀了他一切的心血(王下二十一2-9)。猶大國最後一次的宗教復興,由約西亞王領導,邱壇再次被拆毀(王下二十三5、8)。

這些拜偶像的中心,遭受先知以賽亞(賽十五2;十六12)、耶利米(耶四十八35)、以西結(結六3)、何西阿(何十8)和阿摩司(摩七9)的公然譴責。

Howard F. Vos

另參:「迦南神祇和宗教」;「木偶」;「偶像,拜偶像」;「神,女神」。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
  2. 神學家是什麼意思?宗教中的科學家?,第一星座網,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