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崖水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崖水庫
圖片來自搜狗

高崖水庫又名仙月湖,濰汶河上游大型水庫,位於山東省昌樂縣南38千米。因臨近高崖村而得名,1960年建成。主體建築為高崖水庫大壩,長1200米,頂寬6米,於1960年7月建成合龍。總庫容1.36億立方米 [1] ,興利庫容5788萬立方米,死庫容564萬立方米,最高水位水面16平方千米,沿水谷回水淹進8千米。最大壩高26.7米,屬大(Ⅱ)型水庫。

水庫集水面積355平方千米,總庫容1.3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5788億立方米。高崖水庫以上濰汶河幹流長32.3千米,比降4.2‰,兩岸山高坡陡,溝槽縱橫,植被較差,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高崖水庫庫區地面高程一般為150~200米,相對高差約50米,地面坡度為5°~15°,沖溝發育,多呈V形。高崖水庫地處暖溫帶季風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2.5℃,年均無霜期190~270天。高崖水庫經過歷年續建配套和加固維修,工程配套項目等逐步完善。高崖水庫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市城區西南部,庫區地質屬於沂沭斷裂帶西側。在壩址區附近,河床向右岸侵蝕,僅左岸發育有二級階地及河漫灘階地,寬約150~200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26.3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2.3%。

水庫效益

高崖水庫在1970年和1974年的兩次抗洪中,防洪效益達3595萬元。高崖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24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71萬公頃。幾經擴建配套,擁有總乾渠1條,乾渠6條,全長136.78千米;支渠94條,全長52.7千米;斗農渠2764條,全長1319千米;各類建築物5396座。灌區內作物以小麥、玉米、黃煙、林果為主,是全縣的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高崖水庫作為昌樂縣城首要水源地,設計日供水量4萬立方米,保證率95%。水電站年發電量118.6萬千瓦時,養魚水面565公頃。水庫的建成促進了昌樂縣工、農、林、果、漁各業發展,水土保持,提高森林覆蓋率、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水庫旅遊

在建設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的同時,水庫管理局重視庫區美化綠化和旅遊項目開發。在壩後河灘和山坡栽植了10萬株刺槐和近萬株果樹。今日,刺槐粗已合抱,高達20米,每逢初夏,槐花似雪,清香襲人,追花逐蜜的養蜂擁而至,放蜂釀蜜,奉獻世人。盛夏酷暑,濃蔭蔽日,清涼舒爽,眾多遊人遠道來享,近年屢有外地會議移此召開,盡享自然清游涼,節省空調費用。近萬棵樹也都長大,開花結果。人們欣賞鮮花,奼紫嫣紅,流光溢彩,芳菲數月,品嘗甜果始自櫻桃,續至板栗,杏甜梨脆,綿延至冬,常年有鮮。為方便遊客食宿,水庫建有高標準接待樓,備有風格獨具的水上餐廳,亭榭結構,富麗典雅,令進餐遊客未酒先醉,疑凡為仙。 建庫宗旨,首在灌溉。1960年大壩建成蓄水以後,1966年開始建設灌溉配套工程,至1981年基本建成,含總干、東干、南干三大主渠和孟津河渡槽、青上暗洞、肖家河渡槽三大建築物,計於渠6條、總長94.9公里,建築物424座;支渠97條,長152.7公里,建築物1468座;計農渠285條,長1176公里,建築物19950座,干支配套面積17 .95 萬畝,田間配套面積15.1萬畝,共完成工程量1500萬立方米,投工1000多個。灌區內共7個鄉鎮,205個村莊,10萬口人。灌區的配套建設,為區內人民發展工農業生產、提高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崖水庫庫區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環境幽雅,2003年9月被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2005年8月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