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鬧洞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鬧洞房
圖片來自ettoday

鬧洞房,又稱鬧房鬧新房新娘戲婦玩新人,是中國結婚習俗的一種形式,親戚朋友可擁入新房,喜笑逗樂,其招數千奇百怪。歐美國家有類似的風俗被稱為床上儀式(Bedding ceremony)。

先秦時期婚禮淳樸且肅穆,少有嬉樂之事,「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鬧洞房最早見於漢代仲長統《昌言》:「今嫁娶之會,捶杖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趨之情慾,宣淫佚於廣眾之中,顯陰私於親族之間,汙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斷者也。」鬧洞房被視為一種陋俗惡習,民間傳說是可以禳災避邪,所謂「人鬧鬼不鬧」,還有「不鬧不發,越鬧越發」的講法。

鬧洞房有到受傷者,晉人葛洪抱朴子‧疾謬》:「俗間有戲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戚之前,問以醜言,責以慢對,其為鄙黷不可忍論,或蹙以楚撻,或系腳倒懸,酒客酗炎,不知限齊,至使有傷於流血、躋折支體者,可歎者也……民間行之日久,莫覺其非。」明代楊慎丹鉛續錄》:「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婦之家,親婿避匿,群男子競作戲調,以弄新婦,謂之謔親。或寒裳而針其膚,或脫履而規其足,以廟見之婦,同於倚門之倡,誠所謂敝俗也。然以《抱朴子》考之,則晉世已然矣,曆千餘年而不以變,可怪哉!」

鬧洞房釀出人命悲劇者[1]應劭《風俗通義》記載漢代有戲婦鬧房致死的案例:「汝南張妙,會杜士家娶婦,酒後相戲,杜士捶二十,又懸足趾,致死。鮑昱決事,減死。」清末《點石齋畫報》有篇《鬧房釀命》的報道。

類型

鬧公婆

鬧洞房時首先要鬧公婆。具體做法是將公婆的臉上塗上鍋底的黑灰。公公要戴寫着「扒灰佬」或「燒火佬」的高帽子,或者掛着寫着「扒灰佬」或「燒火佬」的牌子,有時「扒灰棒」。婆婆則腰綁牛角,耳朵戴兩隻用大紅辣椒穿成的耳環,叫做「牛角婆婆」或「歪辣婆婆」。公公以鍋灰塗黑臉代表「扒灰佬」,而扒灰佬則指和兒媳婦通姦之輩:舊時寺廟香火旺盛,錫箔焚於香爐中灰積日多,由灰中煉錫出售可得厚利。因此有人扒取香灰,盜煉錫以出售牟利;扒灰即偷錫,媳和錫同音,所以扒灰即偷媳。與其相近之詞的還有「燒火」,乃燒火焚化錫箔成灰,民間遂以「扒灰佬」和「燒火佬」來譏諷和兒媳亂倫偷情的公公。如此鬧公公其實是寓教於鬧、寓教於樂,警告公公須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對兒媳要像女兒一樣疼愛,絕不能犯下有悖於人倫、傷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亂倫之罪。婆婆塗黑臉代表婆婆黑着臉,不給兒媳好臉色。牛脾氣倔,不好駕馭,惹急了還愛用牛角頂人。辣椒表示厲害,預示着婆婆厲害,不好伺候。如此鬧婆婆,意在提醒婆婆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定要處理好婆媳關係。也有部分地區不用鍋灰將公婆的臉塗黑,而用胭脂塗紅,但用意相同:與兒媳通姦乃讓人臉紅之醜事;生氣時臉紅,意指婆婆對兒媳總是發脾氣。但在中國大陸現時鬧洞房時,卻有反其道而行,讓公公和兒媳做出種種親昵動作,以致氣走丈母娘之事。

內容

俗言「結婚三日沒大小」,鬧洞房時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人們之間的毫無規矩、隨隨便便、沒大沒小的關係均被禮法、風俗、和社會所允許。但在中國婚姻史上,鬧洞房早先卻並不存在:先秦漢代時期,婚禮肅穆、淳樸,當時嫁女的人家,一連三夜不熄燈,是因念及骨肉分離;而娶媳婦的人家,一連三天不奏樂,是因念及傳宗接代、雙親日趨衰老;所以沒有喧嚷紛鬧大操大辦的場面。入漢以後,社會經濟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沉悶、古板的舊式婚禮,也不再遵守「三日不舉樂」的古訓,開始大操大辦,使婚禮從原先淳樸、肅穆、莊嚴的儀式蛻變成蒙上豪華攀比的世俗化嬉鬧、歡悅、講究排場的喜慶。過去科技落後、生產力低下,古人無法以正確的科學方法解釋和應對惡劣的生活環境,遂以歸咎其於妖魔鬼怪、惡魅邪靈之方式作為一種精神寄託和心理防衛系統;並採取了於現代眼光看似迷信的種種手段來對抗大自然變遷造成的災害,而其中之一的鬧洞房就是為了驅逐洞房中的妖魔鬼怪、惡魅邪靈之陰氣,增強人勢的陽氣,以求平安,所以俗言「人不鬧鬼鬧」。鬧洞房時人聲嘈雜,喜氣洋洋,家中人氣旺,可驅邪鎮宅。而舊時為了避免新婚夫婦日後不和睦,和避災去禍,對鬧洞房者的選擇是極其嚴格的:新郎家若中有病臥在床的親人,則不能鬧洞房。同時,產婦、孕婦、寡婦、嬰兒、服喪者、生肖屬虎、或生辰八字與新人相剋的人是決不允許參與鬧洞房的。此外,熱鬧乃傳統中華文化日中常生活里的美學理想:熱鬧了才可形成歡快、喜慶氣氛,熱鬧又象徵家庭賓朋滿座、鄰里和睦、興旺發達、將來會財源滾進,作為對新人之一種慶賀方式的鬧洞房乃達到此境界之手段。

參考文獻

  1. 胡健. 新郎因鬧洞房身亡 中國式婚禮陋習引熱議. 中國新聞網. 2013年3月22日 [20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