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魚龍超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魚龍超目
圖片來自pinterest

魚龍超目(學名:Ichthyopterygia),意思為「魚類的鰭狀肢」,是泛指一群已滅絕的水生脊椎動物,外觀似類,但後來經仔細研究骸骨化石後,才發覺和爬蟲動物更相似,所以曾一度被視為像恐龍或爬蟲類的古生物。[1]

最新的分類被列入和同期但活的更久的蛇頸龍類,歸入一個包括了爬蟲和類的新分支蜥形綱中。

本群是由理查·歐文爵士在1840年建立,包含當時已知的侏儸紀魚龍類,但這名詞現在包含真正的魚龍目,以及三疊紀早到中期的更原始魚龍類。

基礎魚龍超目動物比真魚龍目還早、更原始,牠們大部分體型小,身長1公尺或更少,身體長,脊椎呈長軸狀,顯示牠們以類似鰻魚彎曲的方式游泳。這讓牠們有快速的移動與機動性,讓牠們在淺水中獵食佔有優勢(藻谷亮介 2000)。即使在這早期階段,牠們已經是非常特化的動物,擁有適當的鰭狀肢,而且已不能在陸地上運動。

這些動物的分布廣泛,分布在盤古大陸北半部的沿海地帶,化石在三疊紀早期(晚奧倫尼克階與早安尼西階)的日本中國加拿大挪威卑爾根群島發現。到了三疊紀晚期,基礎魚龍超目動物滅絕,由牠們的後代真正魚龍目取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