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本·達里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本·達里奧 Félix Rubén García Sarmiento(1867年1月18日-1916年2月6日)出生於尼加拉瓜農村的一個貧窮家庭,本名是費利克斯·魯本·加西亞·薩爾門托(FélixRubénGarcíaSarmiento),尼加拉瓜詩人。現代西班牙文學的主要代表。[1]

魯文·達里奧逝世百年,尼加拉瓜國民議會在詩人落葬的教堂為他加冕「民族英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也用學術會議和紀念儀式向這位尼加拉瓜詩人致敬。[2]

2016年12月1日,尼加拉瓜發行面值1000科多巴(córdoba)的魯文·達里奧逝世百年紀念鈔。[3]

卡斯蒂利亞文之宗匠

魯本12歲時發表了第一首詩,贏得了留學的獎學金,使他得以接受教育。開創了西班牙語文學中的現代主義,將原本以模仿歐洲文學為主的拉丁美洲文學改變。是西語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在二十世紀西語文壇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卡斯蒂利亞文之宗匠」。

他不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縮影,時至今日,他作品中飽含的許多對美、自由和人類景況的哲學憂思依然具有意義。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魯本·達里奧革新了一切。他的工作沒有停止,也不會停止。今天我們仍在繼續。」

年輕魯文的旅行

父母離異,由神父養育,3歲開始閱讀,12歲作詩,首三首詩分別叫La FeUna Lagrima及El Desengano

1882年,由於才華橫溢,他得以會見總統華金·扎瓦拉(Zavala),總統怕歐式教育會加強魯本反宗教思想,故沒支助他。魯本轉往薩爾瓦多,遇到了薩爾瓦多詩人弗朗西斯科·加維迪亞(Francisco Gavidia)。Gavidia向魯本教授了法國詩歌的押韻結構。[4]

1886年,魯本離開尼加拉瓜前往智利聖地亞哥。在那兒,他過著孤獨的貧窮生活,默默無聞地寫作,直到《阿祖爾》出版。魯本通過朋友,智利總統之子佩德羅·巴爾馬塞達(Pedro Balmaceda),《阿祖爾》引起了西班牙評論家關注南美文學的胡安·瓦萊拉(Juan Valera)的注意。

1886年,出版小說《Emelina》但不受歡迎。

1888年,出版《藍》(Azul)詩集。書中大膽的象徵、藝術的表達、全新的語言和韻律震撼西班牙文壇,引發西班牙著名現實主義作家胡安·瓦萊拉的感嘆:「伊比利亞半島上我不認識任何人有這樣世界性的眼光,就算長居法國,法語完美,他們也都不曾這樣理解和融會法國精神。」一個尼加拉瓜人,卻比同時代的任何西班牙作家都更加「巴黎」,更與眾不同、更引領潮流。

1889年,胡安·瓦萊拉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發表了令人鼓舞的評論,使魯本獲得了文學上的認可。

《納西翁》駐外記者

1889年,魯本回到歐洲,成為《納西翁》(Lanación)的駐外記者。在隨後的十年中,他成為西班牙和法國文學生活的固定對象。他合作建立了許多新興的文學期刊,為歐洲和拉丁美洲的期刊做出了貢獻,並創作了重要的非小說作品以及詩歌集。同時魯本從拉納西翁處受命,並任命尼加拉瓜在巴黎和馬德里擔任領事職務,他贏得了文壇上的聲譽。

1890年,魯本結婚。

1891年,其子出生。

1892年,魯本作為尼加拉瓜政府官員的助手前往歐洲。他首次訪問馬德里和巴黎,對歐洲藝術界產生了終生的熱愛。返回中美洲後,達里奧拜訪了哥倫比亞前總統拉斐爾·努涅斯(RafaelNuñez),他和魯本一樣都是作家。努涅斯安排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魯本領事任命。

沉迷酒精

1893年,其妻去世,魯本因此沉迷酒精。後來又與前女友羅莎里奧·穆里略(Rosario Murillo)結婚。雖然沒有離婚,但魯本一直和一個情婦生活,且誕下了數名子女。

1893年到1898年,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為許多拉丁美洲的報紙和其他期刊撰稿,包括阿根廷最具影響力的報紙《納西翁》。魯本逗留阿根廷期間,他的文學聲譽不斷提高。

1896年,出版《每日詩》(Prosas Profana)。

1907年,魯本回到尼加拉瓜(Nicaragua),受到熱烈的歡迎,但他只在祖國作短暫停留。

生命的最後十年

在他去世之前,魯本一直保持不定態。在他的生命的最後十年中,他在整個中美洲和歐洲旅行,擔任過各種外交和禮儀職位,講課,並在兩大洲的期刊上發表詩歌和論文。

1912年,出版自傳。

1914年,他發表了他的最後一部主要著作,即阿根廷獨立一百週年之際,由拉納西翁(Lanación)委託創作的《阿根廷坎托·拉·阿根廷·坎特·拉·奧特羅斯·波馬》。

獲獎與病逝

1914年,魯本前往紐約領由Hispanic Society of America頒發的銀獎。不幸病倒於紐約,以致其友哥倫比亞詩人Juan Arana須向外求助以幫他度過難關。

1915年,回尼加拉瓜後於萊昂去世,享年49歲。同年2月13日被埋葬在萊昂大教堂內。[5]

在他並不漫長的一生中,魯本始終不曾屈從於只活在自己所生活的時代,他的視野遠超當時那個世界的邊界。

著作

魯本·達里奧著作 - 被認為是西班牙文學現代主義的創始人和最高代表[6]

詩歌

《薊》。智利聖地亞哥(1887)。

《押韻》。 智利聖地亞哥(1887)。

《藍色... 》。瓦爾帕萊索(1888)。

《第一本》。(書信與詩歌,1885年)。馬那瓜(1888)。

《褻瀆散文和其他詩歌》。布宜諾斯艾利斯(1896)。

《生命與希望之歌》。天鵝和其他詩歌。馬德里(1905)。

《主教頌》。巴黎(1906)。

《流浪的歌》。馬德里(1907)。

《秋天的詩歌和其他詩歌》。馬德里(1910)。

《我唱阿根廷和其他詩歌》。馬德里(1914)。

《死音》。馬德里(1919)。

散文

《稀有》。布宜諾斯艾利斯(1906)

《當代西班牙》。巴黎(1901年)。

《朝聖》。 巴黎(1901年)。

《大篷車通過了》。巴黎(1902年)。

《太陽地》。馬德里(1904)。

《意見》。 馬德里(1906)。

《尼加拉瓜和熱帶間奏曲之旅》。馬德里(1909)。

《字母》。(1911)。

《一切都在進行中》。馬德里(1912)。

《金島》。(1913)(未完成)。

《魯本·達里奧的生平》。巴塞羅那(1915)。

《我的書的歷史》。馬德里(1916)。

《散文》。馬德里(191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