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雲谷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雲谷傳》

作品名稱: 《魯雲谷傳》

創作年代:明清

文學體裁:詩 詞

作 者:張岱

《魯雲谷傳》明清之際史學家、文學家張岱創作的詩詞。[1]

張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於園林。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標榜清高,避世脫俗的一種方式。無論山水,還是園林,張岱都崇尚清幽、淡遠、自然、真朴。這種審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小品中。

張岱品詩平文論藝,以冰雪為喻,崇尚生氣、真氣。他說:「蓋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若夫詩,則筋節脈絡,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氣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則其詩必不佳。

張岱認為詩文書畫的創作,均不能有作意,不能刻意為之,強求其好:「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畫意之詩為詩。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張岱[2](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劍老人、古劍陶庵、古劍陶庵老人、古劍蝶庵老人,晚年號六休居士,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綿竹故自稱「蜀人」 。明末清初文學家,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明亡以後,入山著書以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長住外祖父陶大順家養病,因聰穎善對而被舅父陶崇道稱為「今之江淹」,提出過「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詩意之詩為詩,詩必不妙」等觀點;於天啟年間和崇禎初年悠遊自在,創作了許多詩文;於崇禎八年(1635年)參加鄉試,因不第而未入仕。[3]

明亡後,避兵災於剡中,於兵災結束後隱居四明山中,堅守貧困,潛心著述,著有《陶庵夢憶》和《石匱書》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寫《自為墓志銘》,向死而生;後約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世長辭,享年約九十三歲,逝後被安葬于山陰項里。[4]

視頻

3分鐘讀懂晚明張岱的《夜航船》

.

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讀書三萬卷,有趣的明代作家張岱

.

參考資料

  1. 《魯雲谷傳》 古詩文網
  2. 《張岱簡介》 古詩文網
  3. 《夜航船》序:眼前極膚淺之事,吾輩聊且記取 搜狐網;發布時間; 2018-07-19 10:41
  4. 張岱:前半生賈寶玉,後半生曹雪芹 快資訊;發布時間; 2020-01-04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