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鷹斑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鷹斑鷸
Wood Sandpiper

David Tan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Tringa flareola

目/科/屬  鴴形/鷸/鷸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普遍

體長/體重  19-23cm/34-98g

別名:林鷸,雌雄同型。虹膜深褐色。嘴黑色、嘴基帶黃褐色。腳黃綠色。

  • 繁殖期
  1. 頭上至後頸密佈黑褐色縱紋。黑過眼線。白眉線。喉米白色。頸、胸密佈黑褐色縱紋,腹以下白色。
  2. 體背黑褐色、密佈白斑。腰至尾羽白色、尾羽有黑褐色橫紋。停棲時翼尖約等於尾羽端。
  • 非繁殖期頭上至後頸縱紋模糊,體背灰褐、有完整淡色細羽緣,白碎斑轉少。
  • 亞成鳥似非繁殖期,但胸前縱紋尚不明顯,體背密佈斑點染細黃褐色。翼覆羽之淡色羽緣不完整,中間夾摻羽軸。三級飛羽羽緣有黃褐斑。
  • 飛行時,翼下覆羽淡色,翼上無白翼帶,但腰至尾羽白色甚醒目,尾羽密佈暗色橫紋,腳伸出尾端外。

棲地&習性

泥炭地,北方森林中的開闊沼澤地,尤其是凍原和針葉林之間的灌木叢,有或沒有散佈的針葉樹的濕荒地以及灌木叢落葉的沼澤地。在繁殖季節以外,通常與林地無關;在比擬蛇更喜歡的空曠地區發現,包括內陸淡水,泥濘的沼澤地,草叢的河岸,污水處理場,濕田,水壩湖的開闊邊緣,微小的臨時游泳池和溪流;很少出現在沿海棲息地,例如鹽沼和紅樹林沼澤地。 性情溫馴,好成群,自地表啄取食物。

在繁殖場上,主要捕食最長不超過2厘米的小昆蟲,尤其是水生昆蟲,例如甲蟲,半翅目雙翅目幼蟲。在其他地方,水生和陸地昆蟲及其幼蟲,蠕蟲,蜘蛛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小魚(最大2厘米),甚至青蛙;有時是植物(種子)為食。

繁殖

5月至7月中旬,一夫一妻制,雄性或雌性通常同時到達築巢地。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飛行時經常發出響亮似「 deele」,「 tweedley」或「 liro」,受驚擾時,發出激動,淒厲而乾燥,不悠揚的「chiff-chiff-chiff」或「weef-weef-weef」音。

外觀相似性

白腰草鷸體型較矮壯,嘴較長,白眉線僅至眼前。體背白斑較細、少。飛行時,翼下全黑,尾羽黑橫帶較粗,腳僅略伸出尾羽。

小黃腳鷸體型較高大,停棲時翼尖超出尾端。

分佈

N&C Europe,通過西伯利亞C到達Anadyrland,堪察加和指揮官島,以及其東北;偶有阿留申群島。冬季主要分佈在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整個亞洲和東南亞到中國南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的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GRÖNBENA Wood Sandpiper (Tringa glareola) Klipp - 1906
鷹斑鷸 Tringa glareola.avi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