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麗塔·達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麗塔·達夫 Rita Dove (1952年8月 28日 - )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非裔美國詩人、翻譯家,暨南大學外國語教師。

她在一個鼓勵讀書的家庭中就對它的學習和文學產生了熱愛。她被評為總統學者,被評為全美排名前100的高中生之一,並以全美優等生的身份考入俄亥俄州的邁阿密大。

197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她在德國留學,然後返回美國,並從愛荷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美國主流詩人的隊伍中鮮有女性的身影,更難聽到有色人種的聲音。隨著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以及民間創作坊的爆髮式增長,許多女性及少數族裔的作品終於得以出版,並漸漸受到主流的關注。

麗塔·達夫就是其中備受矚目的一位。

1977年,出版了她的幾本詩集的第一本。

1981年-1989年,達夫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離開該職位在弗吉尼亞大學任教。

1987年,她憑藉詩集《托馬斯與比尤拉》獲得普利茲詩歌獎。

1993年5月,達夫被任命為美國詩人桂冠,此前羅伯特·彭·沃倫(Robert Penn Warren)和約瑟夫·布羅德斯基(Joseph Brodsky)等吟遊詩人擔任過該職位。她是第一位被任命擔任該職位的非洲裔美國人。[1] 

1995年,再次連任美國桂冠詩人。

風格

麗塔·達夫在創作中並沒有流露出過多的種族意識,而是以表達人性為目的,「將歷史事件與令人頓悟的詩歌品質相結合」,這與強調苦難和憤怒的傳統黑人文學有著本質的不同。

達夫在代表作《日星》中,麗塔·達夫描繪了她的黑人外祖母比尤拉在瑣碎的家務勞動和婚姻生活中渴望擁有精神自由的女性意識;

在詩集《母愛》中,她對西方古典神話中的元素進行改寫,用全新的方式來表達現代人的關係、情感和創傷。

這些鮮活的形象共同構築了一代非裔美國人的生活圖景,讓歷史中被消聲的人們的內心與命運得以被理解和尊重。正如麗塔·達夫所說:「詩歌最終是要化混沌為清澈,所謂混沌,指的是生命。」[2]

《騎馬穿過發光的樹》收錄了麗塔·達夫迄今為止出版的八部詩集中的主要詩作,較為全面地展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

詩作

閒散的自辯

給弗雷德

看到任何東西我都會想起你——

這盞燈,這場無風的雨,鋼筆滲出的

潤澤的藍色,留在紙上的,枯澀的墨痕。

我可以選擇任何男主角,任何理由或年紀,

而且,必定朝着一顆心射箭,

騎一匹花斑牝馬,雙腿遠遠地繃開,

彷彿可以站在銀色的馬鐙上——

你就在那裏,額頭滿布皺紋,

鏈狀的鎧甲閃閃發光,是你將我釋放:

一隻眼在微笑,另一隻眼冷冷地盯着敵人。

這個後後現代主義年代處處都是交易:緊實的磁盤

和傳真,「即刻行動毫無風險」的

噱頭。今天一場暴風雨正向海濱逼近,

古怪的男子:壞弗洛伊德大人,帶來了一大堆

白日夢:少年時笨拙的回憶

湧向那些不中用的男孩子,

他們唯一的才能就是毫無感覺地吻你。

他們都有着女孩氣的名字——瑪塞爾,珀西,杜威;

像甘草和口香糖一樣瘦削,

甜蜜地生長一顆黑暗而空洞的心。弗洛伊德

正向風暴詛咒。你困在你的

巢裏,我棲息在我的

(成對的桌子,電腦,硬木地板):

我們心滿意足,卻無法抵達神聖。

這到底是惱人的,這樣的幸福——

誰會僅僅滿足於已經擁有,

庸常又何曾變成新聞?

然而,因爲沒有別的什麼事能夠

阻止我陷入愁思(叫它憂鬱吧),

我只好用你來將這偷來的時間填滿。

譯註:弗雷德,指弗雷德·維班(Fred Viebahn),麗塔的丈夫,德國小說家。[3]

「教我們點算日子」

那箇舊街區,殯儀館

一間比一間精緻

小巷裡有警察的味道,配槍拍著大腿

每一個膛室都裝上幼長的藍色子彈


租金低廉的露台層疊到天空

一個男孩在月光下玩井字棋

電視天線和夢境交錯成棋盤

他吞下一顆藍色豆子

它在腸胃裡生根發芽

環繞著往上生長,藤蔓

圍著眼窩,把它們緊鎖


這片天空像一條打結的黑色領帶嗎?

巡警百無聊賴,拿著所有豆子

八月。菊花垂頭凋零,每一朵都是手袖上長刺的心。

調情

到頭來,一開始

什麼都不用


說。一顆橙子,剝了皮

切成四塊,喇叭狀


猶如一朵鬱金香開在古雅的陶瓷碟上。

什麼都可能發生。


屋外太陽

捲起她的小地毯


黑夜把鹽

撒遍天空。我的心裡


哼著小曲

幾年沒有聽過了!


安靜又冰冷的肉身——

讓我們嗅嗅,把它吃掉。


要成就此刻

有很多種方法


修剪枝葉

讓快樂穿過


進入。

獲獎與榮譽

曾連任兩屆美國桂冠詩人(1993年和1995年)。

1987年,憑藉詩集《托馬斯與比尤拉》獲得普利茲詩歌獎。

1993年,獲得美國桂冠詩人稱號。

1996年,獲得美國人文獎章。

2011年,獲得國家藝術獎章。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為她頒發了2011年國家藝術獎章(白宮視頻摘錄,白宮錄像帶完整的典禮,個人幻燈片放映,這使她成為唯一獲得國家人文獎章和國家藝術獎章的詩人。

2014年,「怒花終身成就獎」以及 Carole Weinstein獎。

2015年9月,獲得第十屆"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

2015年,廣東省的詩人國際獎,

2016年,終身成就石獎,

2017年,Harold Washington文學獎,以及2017年的首屆美國總統學者獎由總統學者獎基金會(她與1970年總統和全國功勳學者Merrick Garland一同獲得)。

榮譽博士學位

迄今為止,麗塔·達夫已授予28個榮譽博士學位。不包括下面三所大學。[4]

2014年,獲得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2018年,獲得史密斯學院,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榮譽博士學位。

著作

詩集

《街角的黃昏》(1980)

《博物館》(1983)

《托馬斯和比尤拉》(1986),後者主要寫其外祖父母。

短篇小說集

《第五個星期日》(1985)

《裝飾者》(1989)

長篇小說

《通過象牙門》(1992)。

共出版《街角的黃房子》《博物館》等9部。

主要的譯著:《R. S. 托馬斯晚年詩選》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