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麝鳳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麝鳳蝶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麝鳳蝶

拉丁學名:Byasa Alcinous

別 名:麝香鳳蝶 麝香曙鳳蝶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 目:錘角亞目

科:鳳蝶科

屬:麝鳳蝶屬

種:麝鳳蝶

分布區域:昆明晉寧

玉溪騰衝景洪

命名者及年代:Klug,1836

二名法:Byasa

alcinous (Klug,1836)

麝鳳蝶(學名 Byasa Alcinous Klug,1836)是鳳蝶科麝鳳蝶屬的一種動物,在鳳蝶里屬於非常漂亮的一類蝶。該蝶身軀呈紅色,較大,空中飛舞時其尾部展開,飛行緩慢。雄蝶常圍繞大樹盤旋飛翔,雌蝶則多在花間飛行,抒展大方,有大家閨秀的靈動氣息。 [1]

麝鳳蝶形態特徵

雄蝶後翅,4-5室有白斑,2-4室外緣及尾突端,有紅色斑紋。尾突呈彎匙狀。

雌蝶斑紋和雄蝶相似,雌體形較大,前後翅較圓鈍。幼蟲以馬鈴兜屬植物為食。

翅展 110—130mm

麝鳳蝶棲息環境

寄主馬兜鈴科馬兜鈴屬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成蟲喜訪花吸蜜,常在林間飛舞。卵1—10粒產在寄主植物葉的

麝鳳蝶生活習性

雌雄成蝶外觀差異不大,前翅黑褐色為底上有灰色斑塊及白色斑點,後翅為紅褐色,同樣也有灰色斑塊及少數白色斑點。其外觀近似青斑蝶類,剛接觸賞蝶的人,非常容易誤判其身份,不過有經驗的人卻可以從翅上淺色斑紋來分辨,青斑蝶通常為澹青色且呈半透明狀,而斑鳳蝶為不透明的灰白色。 分布全島的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本種一年只有一世代,成蟲發生期在三到五月,這段期間錯過,想再看到翩翩蝴蝶,那只有再等一年了。斑鳳蝶的寄主植物為多種樟科植物,如紅楠、樟樹和土肉桂等,成蟲出現後不久,大概就可以開始在這些植物上,觀察到它的幼蟲。

由於成蟲出現的時間,剛好遇到春雨綿綿的三月,接着又遇到四、五的梅雨期,一般這種天氣是很少有人從事戶外觀察活動,所以很多人雖然賞蝶數年,卻沒看過這種在發生時期不算稀少的蝴蝶。如果你是住在北部的話,試着找個好天氣,到近郊植被不錯的小山頭,看到它的機會就很大。像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菜公坑山,是筆者每年五月必到的地點,坐在山頭的反經石旁,就可以看到含斑鳳蝶在內的,各種於春季剛羽化的蝴蝶,另外紅楠在本區屬優勢植物,所以想看幼蟲也不是什麼難事。本種成蟲訪花吸蜜,雄蝶有吸水習性。

麝鳳蝶分布地區

昆明、晉寧、玉溪、保山、騰衝、景洪(勐罕)、勐臘、大理、瑞麗;中國南部、中部、(秦嶺);錫金、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在中國貴州崇山峻岭之中,最容易找得到的是長尾及短尾的麝鳳蝶。

麝鳳蝶發育溫度

麝鳳蝶 卵、幼蟲、蛹在16~31℃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發育,尤以25~28℃條件下最適宜於該蝶的生長發育,發育速率與溫度呈直線關係。用直線回歸法得到卵、幼蟲、蛹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為9.3,7.1,6.8℃,有效積溫分別為90.2,387.4,227.9日·度。

麝鳳蝶品種

麝鳳蝶 麝鳳蝶Byasa alcinous

月斑麝鳳蝶Byasa adamsoni 中華麝鳳蝶Byasa confusa 長尾麝鳳蝶Byasa impediens 灰絨麝鳳蝶Byasa mencius 達摩麝鳳蝶Byasa daemonius 短尾麝鳳蝶Byasa crassipes 麝鳳蝶 突緣麝鳳蝶Byasa plutonius

粗絨麝鳳蝶Byasa nevilli 多姿麝鳳蝶Byasa polyeuctes 白斑麝鳳蝶Byasa dasarada 雲南麝鳳蝶Byasa hedistus 紈褲麝鳳蝶Byasa latreillei 老撾麝鳳蝶 彩裙麝鳳蝶Byasa polla

麝鳳蝶蜜源植物

麝鳳蝶 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粉葉羊蹄甲Bauhinia glauca、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馬兜鈴屬植物的生活環境分布在海拔範圍為900~1680m,最適範圍為1200~1500m.多分布于山坡叢林內鬱閉度小於0.7且林下有灌木分布的林間小路、林窗邊緣.鬱閉度大於0.8則分布較少.幼蟲分布的範圍為800~1500m.所以馬兜鈴屬植物的最佳生長環境也是麝鳳蝶幼蟲的最佳生長環境。

麝鳳蝶 鳳蝶科中的長尾麝鳳蝶是一種取食有毒植物,體內含有毒素的蝴蝶。連鳥類等天敵也不敢碰它。它們飛行較緩慢,雄蝶常圍繞大樹盤旋而雌蝶則多在花間縈繞。長尾麝鳳蝶種主要分布在我省的中部至北部地區。一年可有3至4個世代,從每年的4至 10月均可見其成蟲飛翔。

長尾麝鳳蝶的幼蟲長相十分恐怖,剛出生的一齡幼蟲全身長有四列小疣,並在小疣上長有堅硬的毛刺。

待脫皮進入二齡後,毛刺便消失,而小疣則發展為較長的肉棘,全身散布有明顯的紅色及白色的警戒色斑紋。

它們以有毒的馬兜鈴屬植物為寄主,體內含有毒素,令天敵望而卻步。

參考來源

  1. 麝鳳蝶,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