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葉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葉蜂類屬:膜翅目 鋸蜂科

形態特徵

小麥葉蜂:成蟲:雌體長8—9.8毫米,黑色而微有藍光,前胸背板、中胸前盾板和翅基片銹紅色,後胸背面兩側備有一白斑。雄體長8—8.8毫米,體色與雌同。卵:近腎形,長約1.8毫米,淡黃色。幼蟲:體圓筒形,共五齡。上唇不對稱,左邊比右邊稍大,胸、腹部各節均有絹紋,末齡幼蟲體色灰綠,背面暗藍,腹部2—8節各有腹足 l對,第10節有臀足l對,最末一節背面有一對暗色斑。蛹:體色從淡黃到棕黑。    黃麥葉蜂:成蟲:黃色。幼蟲:淺綠色。    大麥葉蜂:與小麥葉蜂成蟲很相似,僅中胸前盾板為黑色,後緣赤褐色,盾板兩葉全是赤褐色。麥葉蜂幼蟲與粘蟲常易混淆。主要區別是:麥葉蜂各體節都有皺紋,胸背向前拱,有腹足7、8對;粘蟲各體節無皺紋,胸背不向前拱,有腹足4對。 生活習性 小麥葉蜂一年發生一代,以蛹在士中越冬,3月中、下旬或稍早時成蟲羽化,交配後用鋸狀產卵器沿葉背面主脈鋸一裂縫,邊鋸邊產卵,卵粒可連成一串。卵期約10天。4月上旬到5月初幼蟲發生為害,幼蟲有假死性。5月上、中旬老熟幼蟲人士作土繭越夏,到10月間化蛹越冬。[1]

發生規律

在北方麥區,一年發生一代。

分布與危害

小麥葉蜂黃麥葉蜂大麥葉蜂等三種。發生在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區。    三種麥葉蜂幼蟲為害小麥及大麥時,把葉片吃成缺口,嚴重時將全部葉尖吃掉。[2]

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在種麥前深耕時,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蟲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進行稻麥倒茬,可消滅危害。    ②藥劑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③人工捕打:利用麥葉蜂幼蟲的假死習性,傍晚時進行捕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