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格綜合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格綜合徵指病人患有卵巢纖維瘤(fibroma)伴發胸腔積液及腹水,可為血性。在腫瘤切除之後,胸腔積液和腹水可以相繼消失的一組症候群。1879年Cullingworth首先報道本病。1934年Salmon描述了本徵是胸腔積液伴有盆腔內良性腫瘤,1937年Meigs和Cass詳細闡述了7例卵巢纖維瘤伴有胸腔積液和腹水而被命名為麥格綜合徵。國內最早記載於1948年,隨後有卵巢纖維瘤、卵泡腺細胞瘤、卵巢甲狀腺瘤、顆粒細胞瘤等引起本徵的報道。

基本信息

就診科室:婦產科 婦科

治療方式:胸腔和腹腔穿刺引流出過多的液體,同時進行單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或楔形切除術

治療周期:10天-1個月

易感人群:絕經後女性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併發症:子宮脫垂

治癒率:如果經過合適治療,可100%治癒

常用藥品:紅金消結片 小金膠囊

病因

腫瘤本身是產生腹水的主要來源,有人認為本徵腹水是由於卵巢瘤蒂中的大靜脈發生部分栓塞的結果,並指出這種栓塞與瘤體本身重量牽引有關,Meigs認為,卵巢纖維瘤可以形成囊腫,並且有間質水腫,多餘的水分可混入腹腔,對此學說不少學者做了大量試驗證明:將摘除的腫瘤放置於乾燥,密閉的瓶中,經過24h,其重量明顯減少(可由3200g變成2050g),Rubin又提出纖維瘤的蒂扭轉可造成瘤體淋巴管或血管受壓,引起血液或淋巴淤滯,液體自腫瘤漏向腹腔,胸腔積液的發生機制比腹水更為複雜,因為胸腔距離卵巢腫瘤較遠,胸腔,腹腔有膈相隔,顯然不能用腫瘤本身的作用加以解釋。

臨床表現

1.卵巢腫瘤左右側發生率無明顯差別,據統計卵巢纖維瘤患者中1%~40%可並發腹水。

2.胸腔積液可以發生在卵巢腫瘤的同側,也可以發生在對側,其中62%見於右側胸腔,11%見於左側,24%見於雙側胸腔。雖反覆行胸腔及腹腔穿刺抽液,但液體仍迅速生長。腫瘤切除後,胸腔積液、腹水自行消失。

3.有腹水的患者,不一定同時並發胸腔積液,有部分病例僅有腹水而無胸腔積液,或者曾有過胸腔積液,但後來消失。

4.胸腔積液、腹水多為漏出液,也有少數可呈滲出液相對密度(比重)在0.010~1.017。液體量與腫瘤大小之間無任何關係。但是,合併胸腔積液、腹水的腫瘤都較大,一般直徑超過10cm。胸腔積液、腹水量多少不等,多時可以引起壓迫症狀與體徵,腫瘤出血時,腹水可呈血性。

5.可能出現腹痛、腹脹、咳嗽、胸悶、胸痛、氣短、不能平臥、下肢水腫、尿失禁、體重減輕,亦可發生陰道流血。

6.體格檢查肺部叩診呈實音,呼吸音減弱,腹水征陽性,患者喜右側臥位。雙合診時可觸及質地堅硬如石為其特徵的卵巢包塊,中等大小,一般大於10cm,腫塊表面光滑,活動度好,無壓痛。

7.常可並發於卵巢的實質性腫瘤,如卵巢纖維瘤、平滑肌瘤、卵泡膜瘤、卵巢纖維上皮瘤。

診斷

根據症狀和體徵,婦科檢查發現卵巢腫瘤質地堅硬,合併胸腹腔積液(並不一定胸腹腔積液同時出現)應考慮該綜合徵,如手術證實卵巢腫瘤是纖維瘤,則可確診。

鑑別診斷

1.癌性胸腔積液:腹水 多為血性滲出液,有原發灶及惡病質等。

2.肝腹水[1] :典型病史,蜘蛛痣,肝功能異常,盆腔無腫物等。

3.結核性腹水

4.充血性心力衰竭[2]: 為漏出液,無心臟病其他症狀及體徵,盆腔無腫物。

5.腎病綜合徵

6.晚期血吸蟲病

7.低蛋白血症

8.嚴重卵巢水腫

治療

1.最根本的治療是手術切除腫瘤,術後胸腔積液、腹水隨即消失,症狀和體徵亦減輕並消失。手術切除單側附件即可。若患者年齡大,疑有惡變者可作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

2.對症治療 胸腔積液、腹水產生過多,發生壓迫症狀時,可使用利尿藥或穿刺放液。但應注意糾正蛋白質的大量丟失和水、電解質紊亂。

併發症

有的病例可並發子宮脫垂。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