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仁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仁穎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黃仁穎(900-962年),字福佑一字幼衛,別字仁達,號潘湖翁,行離廿二[1]。祖籍三山莆陽(今福建莆田涵江黃巷),遷入福建晉江潘湖[2]。唐朝御史黃滔(840-911年)庶孫,其父黃珦(870-949年)字玉卿官大理評事,母歐陽氏,仁願胞弟。黃仁穎幼敏慧,喜好學,善詩文,自負薪。同光乙酉年以明經學究會試第一,後唐明宗天成丁

亥年(927年)始登狀元。初授編撰、校書郎。其時李嗣源在河南洛陽稱帝,識狀元黃仁穎,特召入洛陽鳳閣輔助,隨即賜為護鑾學士。長子歐陽偃(歐

陽修曾祖父本姓黃)次子黃傴徙居莆陽之太湖,季子黃佢析居泉郡之龜山;俱泉州鄉貢進士;外孫三觀旦曄、外曾孫修 [3]

民族:漢族

別名: 黃仁達

中文名稱:黃仁穎

代表作品:《潘湖翁黃學士詩集》

信仰 :儒釋道

職業: 後唐端明殿掌院學士

國籍: 中國

外文名稱:潘湖翁

祖籍 :福建莆田

主要成就:《潘湖翁黃狀元文集》五卷、五代時期狀元

畢業院校:歐陽書舍

逝世日期:公元962年

展開

目錄 1簡介 2附狀元黃仁穎世系簡圖 1世 2世 3世 4世 5世 6世 7世 8世 9世 3史料記載

1簡介

潘湖翁後唐狀元端殿掌院學士黃仁穎 然

、四門學正、內閣中書舍人、端明殿掌院學士職,負責通讀和協助處理章奏。黃仁穎在京都為官十年,素性清儉,門無私謁。長興四年(933),唐主明

宗病歿。翌年,閔帝李從厚即位,朝政由宰相馮道與趙鳳主共同主持。然遭奸相安重的排擠,被貶為主客郎中,繼受封為后唐節度使。又歷末帝李從軻、

石敬瑭二朝。然見朝政無所建言,黃仁穎大失所望,於廢帝清泰四年(937年)辭官告歸,在潘湖歐厝里過隱居生活。南唐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卒於

家,享年六十二歲。南唐李煜帝賞其才,特賜諡號為「文杰」,其裔以歐陽為氏。著有《黃狀元文集》五卷,其詩《新都行》載於《中華姓氏詩選》黃氏

卷第四頁:「縹涉空中絲,朦朧道傍樹;惹彼花上露,翻茲歲月知;苒蒻花枝注,悠揚畫中詩;天長春日暮,何計脫纏綿?」。時泉士多工於文學,而能

文者,必曰歐陽詹;能學者,必言黃君仁穎。歐陽詹以文行稱於八閩,黃仁穎以學節顯於世始於宋初。宋重和元年潘湖族人為祀「以不二爭第一」、文章

德業雙馨的狀元黃仁穎,繼承和發揚歐陽詹的愛國愛鄉精神,特建潘湖仁穎書院,以志前賢。 配唐進士四門助教歐陽詹曾孫女唐開成二年進士幕府參軍

歐陽秬孫女、歐陽澥長女、歐陽郴妹,其故宅在潘湖湖口仁穎書院,葬福建晉江潘湖獅山頭狀元嶺。子三長子歐陽偃(歐陽修曾祖父本姓黃)因年幼家

貧,無力攻書,遂贅於舅父吉州通判歐陽郴家,為養子(歐陽澥長女歐陽郴妹)隨母姓,南唐泉州鄉貢進士,歷官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次子黃傴徙居莆

陽之太湖,季子黃佢析居泉郡之龜山;俱泉州鄉貢進士;外孫三觀旦曄、外曾孫修 。所著有《潘湖翁黃狀元詩集》五卷。

2附狀元黃仁穎世系簡圖

1世 、黃岸(674-756年,莆陽黃巷總始祖福州黃巷沖子唐聖歷戊戌進士桂州剌史封開國公諡忠義配趙氏邱氏二夫人)→

2世 、黃謠(700-785年,岸長子唐進士閩縣令典、樂兄配朱氏姜氏)→

3世 、黃華(730-815年,謠季子唐進士散騎常侍中書令配常氏)→

4世 、黃昌朝(768-850年,華次子唐進士金華令)→

5世 、黃皗(山周)(810-888年,昌朝次子)→

6世 、黃滔(840-911年,倜子唐進士四門博士監察御史)→

7世 、黃珦(870-949年,黃滔子字玉卿號莘老行十六配鄭氏歐陽氏)→

8世 、黃仁穎(900-962年後唐丁亥科狀元,黃珦次子,黃仁願弟。配韋中令學士歐陽澥長女,吉州推官歐陽郴妹)→

9世 、歐陽偃(925-1000年,潘湖翁狀元仁穎二世嫡孫歐陽修在作《歐陽氏譜序》落款署名時自稱「嗣孫修」),歐陽詹5代嗣孫仁穎子南唐泉州鄉貢進士,因年幼家貧無力攻書寄養於潘湖歐厝歐陽郴舅家,為養子隨母姓,南唐庚戌年泉州鄉貢進士,累官至文理院工書南京通判)次子黃傴居莆田太湖、季子黃佢居泉州龜山。

3史料記載

黃仁穎狀元處於五代十國紛爭時代,家況清貧,無奈將長子黃偃寄養於舅父歐陽郴家遂隨母姓。歐陽偃苦讀終考取「泉郡鄉貢進士」乃唐朝泉州仕進的文

人。《泉州最早摩崖木龍石刻》作者亦是歐陽偃。1999年文史專家發現泉州最早的一方摩崖「木龍石刻」,經過將近十年的考證,多方探尋,終於「塵埃

落定」———確定這方迄今為止泉州地區發現的最早摩崖石刻的真正作者是歐陽偃。據泉州清源山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他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從開元寺

保存的一件唐代文物,獲得靈感,破譯出石刻落款的最後一個字。開元寺的這件文物就是六角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構件。經幢是盧准等三人募緣拾二千

文樹立的。經幢有篇序文,敘述了佛頂尊勝陀羅經是如何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從而也印證了唐朝泉州被譽為「泉南佛國」這一歷史現象。經幢的書寫人中

「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泉州專家學者們綜合以往的各類考證,最終確認木龍石刻的作者就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此人」。寶篋印陀羅

經幢的書寫和鐫字人。書寫人也是「泉郡鄉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閩中金石略》認為「一石而兩人合書,亦為創見」。唐朝泉州仕進文人為

佛教經幢作書,對佛教在泉州的發展也起了推動作用。

詞條標籤: 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