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葉》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屆深秋,黃葉在飄落。我坐在門前有陽光的地方。鄰居老李下班回來,望了望我。想說什麼,又走過去。但終於轉回來,告訴我:一位老朋友,死在馬路上了。很久才有人認出來,送到醫院,已經沒法搶救了。

我聽了很難過。這位朋友,是老熟人,老同事。一九四六年,我在河間認識他。

他原是一個鄉村教師,愛好文學,在《大公報》文藝版發表過小說。抗戰後,先在冀中七分區辦油印小報,負責通訊工作。敵人「五一」大掃蕩以後,轉入地下。白天鑽進地道里,點着小油燈,給通訊員寫信,夜晚,背上稿件轉移。

他長得高大、白淨,作風溫文,談吐謹慎。在河間,我們常到野外散步。進城後,在一家報社共事多年。

他喜歡散步。當鄉村教師時,黃昏放學以後,他好到田野里散步。抗日期間,夜晚行軍,也算是散步吧。現在年老退休,他好到馬路上散步,終於跌了一跤,死在馬路上。

馬路上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但沒有人認識他。不知他來自何方,家在何處?躺了很久,才有一個認識他的人。

那條馬路上樹木很多,黃葉也在飄落,落在他的身邊,落在他的臉上。

他走的路,可以說是很多很長了,他終於死在走路上。這裡的路好走呢,還是夜晚行軍時的路好走呢?當然是前者。這裡既平坦又光明,但他終於跌了一跌。如果他是一個舞場名花,或是時裝模特,早就被人認出來了。可惜他只是一個離休老人,普普通通,已經很少有人認識他了。

我很難過。除去悼念他的死,我對他還有一點遺憾。

他當過報社的總編,當過市委的宣傳部長,但到老來,他願意出一本小書——文藝作品。老年人,總是願意留下一本書。一天黃昏,他帶着稿子到我家裡,從紙袋裡取出一封原已寫好的,給我的信。然後慢慢地說:

「我看,還是親自來一趟。」

這是表示鄭重。他要我給他的書,寫一篇序言。

我拒絕了。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臉沉了下來。

我向他解釋說:我正在為寫序的事苦惱,也可以說是正在生氣。前不久,給一位詩人,也是老朋友,寫了一篇序。結果,我那篇序,從已經鑄版的刊物上,硬挖下來。而這家刊物,遠在福州,是我連夜打電報,請人家這樣辦的。因為那位詩人,無論如何不要這篇序。

其實,我只是說了說,他寫的詩過於雕琢。因此,我已經寫了文章聲明,不再給人寫序了。

對面的老朋友,好像並不理解我的話,拿起書稿,告辭走了。並從此沒有來過。

而我那篇聲明文章,在上海一家報社,放了很長時間,又把小樣,轉給了南方一家報社,也放了很久。終於要了回來,在自家報紙發表了。這已經在老朋友告辭之後,所以還是不能挽回這一點點遺憾。

不久,出版那本書的地方,就傳出我不近人情,連老朋友的情面都不顧的話。

給人寫序,不好。不給人寫序,也不好。我心裡很彆扭。

我終覺是對不起老朋友的。對於他的死,我倍覺難過。

北風很緊,樹上的黃葉,已經所剩無幾了。太陽轉了過去,外面很冷,我掩門回到屋裡。[1]

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勛,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1940年代發表的文集《白洋淀紀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發表了《鐵木前傳》《風雲初記》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點病逝於天津,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