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啟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啟東 (1891—1938),字霞鶴,號禮常,1891年2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國民革命軍陸軍第新編23師師參謀長。

1938年5月15日,黃啟東率部與日寇展開血戰。他說道: 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最終壯烈殉國,時年47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黃啟東
右     [1]  [2]
出生 1891年
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
逝世 1938年
菏澤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霞鶴
職業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7軍23師參謀長















人物生平

自幼聰明好學,14歲考入長沙陸軍小學堂,繼人武昌陸軍中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騎兵科學習。畢業後入川I軍供職,歷任四川新軍巡閱官、參謀官、江西吉安縣長。

1924年,任湘軍賀貴嚴師教導隊教育長。

1927年,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上校大隊長。

1928年,應邀任獨立第二旅參謀長。

1930年,升任少將旅長。不久,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三師,晉升為少將參謀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與師長李必蕃將軍率部由臨潼出師抗日。 9月,開赴德州,參加滄州會戰,協助師長指揮部隊,阻擊日軍沿津浦路南進,一度將數倍於我之敵擊潰。

1938年5月,日軍大舉進犯魯西南,二十三師奉命在菏澤、鄆城一帶駐守。 5月13日,日軍進攻菏澤,黃啟東協助師長李必蕃率餘部頑強抵抗.多次擊退敵人進攻。

1938年5月14日,李必蕃、黃啟東率部突圍。黃啟東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時年48歲。

主要事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面打響。黃啟東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第二十三師少將參謀長,駐守陝西臨潼。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他毅然與師長李必蕃主動請纓,願為國效命於抗日沙場。幸得肯允後,奉命率部開赴津浦路北段的重鎮德州。經過幾千里的艱苦行軍,部隊於9月進駐德縣(州),參加滄縣(州)會戰。

當時,日寇在華北已經攻占了平津地區。在南方則集中兵力進攻上海。日軍大本營為了實現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陰謀.調集北平、天津的兵力沿津浦路大舉南下,準備襲取滄縣、德州,進窺山東、河南,最終消滅中國軍隊主力,打通津浦線。中國軍隊沿津浦線節節抵抗,並決定在滄縣、德州組織會戰,阻止日軍南下。 9月中旬,日軍向滄縣一帶展開進攻,我守軍艱苦作戰,與敵相持十幾日,並在滄縣重創日軍,但終因敵情不明、後援不濟而全線後退。滄縣失守後,德縣便成為日軍進攻的首要目標.

1937年10月3日,日軍第十師團開始進攻德縣。面對強敵,黃啟東協助李必蕃指揮部隊,與日軍展開激戰。日軍炮火猛烈,我守軍火力無法與之抗衡。恰時值秋雨連綿,守軍無法構築堅強工事,而援軍亦遲遲未到,二十三師官兵傷亡慘重,但亦取得殲敵2000餘人的戰果。

10月5日,日軍突破德州城東北、西北,竄人城內。二十三師再三反擊,未獲成功,德縣縣城失守。 德縣戰鬥結束後,二十三師奉命退守河南北部的湯陰,阻擊日軍南侵中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及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等對二十三師在德縣的戰績進行慰勉和嘉獎,程潛特發給二十三師優厚獎金。李必蕃和黃啟東為表示全師愛國抗日之 忱,將全部獎金捐贈給大公報,作為抗日宣傳經費。

1938年1月,日軍沿津浦線南北夾攻,妄圖消滅中國野戰軍主力,攻占徐州,一舉打通津浦線。 2月,二十三師奉命移駐魯西南定陶,旋即駐守鄆城、菏澤一線,阻止日軍南侵。鄆城、菏澤為魯西南之重鎮,北扼黃河,南屏隴海,此處若失,則中原危殆。菏澤又為山東我軍軍需品集散地,當時還是山東省政府所在地,菏澤安危,關係重大。黃啟東竭心盡智,協助師長李必蕃進行部署,命第六十八旅駐守鄆城,第六十七旅守菏澤,將師部設在菏、鄆之間的皇姑庵,全師沿河布防寬達120餘里。

1938年5月11日夜,日軍第十四師團在酒井旅團的掩護下,攻占濮縣附近的董口,渡過黃河,進逼鄆城。鄆城守將第六十八旅旅長李岳霖貪生怕死,所率部隊與日軍稍一接觸隨即潰敗,僅團長劉冠雄率部分官兵與日軍巷戰一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未能守住鄆城。由於敵我兵力以及裝備都相差懸殊,我軍次反攻鄆城都未獲成功。李必蕃、黃啟東遂決心堅守菏澤,等待援兵。

為了堅守菏澤,李必蕃和黃啟東重新布置防線,以兩個旅分置菏澤左右兩翼。但布置未妥,日軍便於13日發起攻擊。李必蕃命一部於菏澤城北的大丁莊阻擊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大丁莊失守,部隊退守菏澤城。 14日,日軍主力向菏澤城發起猛攻。以工兵為骨幹的二十三師一向以善守著稱,李必蕃、黃啟東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二十三師傷亡慘重。當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刻,第六十七旅旅長李嚴武、第六十八旅旅長李岳霖畏敵後撤,致使菏澤防線崩潰,敵人突人城內。李必蕃、黃啟東身邊僅剩下直屬部隊和幾名隨從副官。他們率領餘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頑強衝殺,終於殺開一條血路,衝出重圍。李必蕃在激戰中身負重傷,於當天傍晚抵達菏澤以南曲里集後,壯烈殉國。

1938年5月15日,黃啟東率餘部繼續與日寇展開血戰。他頭部中彈,血流不止,仍命衛士背着他指揮戰鬥。野戰醫院院長勸他上擔架接受治療,他堅決拒絕,聲音顫抖的說道: 「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後因失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7歲。 黃啟東將軍殉國後,國民政府召開隆重的追悼會,明令嘉獎他的英雄事跡。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黃啟東將軍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黃啟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周年紫銅墨盒 2015年3月東山縣銅陵鎮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陳炳文在搜集整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獻資料時,發現一個1934年「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周年」紫銅墨盒。上鐫刻有「何以對民族,何以對國家。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署名黃啟東。這件文物證明黃啟東是最早提出拚死抗擊日寇的愛國將領之一。這四句也是當時最著名的抗戰誓言之一。在後來的全面抗戰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無數愛國仁人志士,熱血官兵就是高喊這誓言向日寇衝鋒陷陣。

人物紀念

黃啟東生前治軍謹嚴,禁絕官兵擾民,注重軍紀風紀,贏得軍民愛戴。一身戰功累累,先後獲頒四等寶鼎、雲麾勳章等勛獎。黃啟東將軍為國捐軀後,菏澤人民將他的遺物、遺體葬在縣城東南門外護城河東岸。許多平民百姓為他燒紙掃墓,深切悼念這位血灑菏澤大地的抗日英雄。

武漢、長沙、岳陽與平江各界人士分別舉行隆重追悼李必蕃、黃啟東大會。其中以1938 年5 月29 日武漢召開的追悼會最為隆重。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代表吳玉章、羅炳輝和武漢200 多個團體1000 餘人參加了追悼會。邵力子主持了追悼會。會場中央懸掛着蔣介石的輓聯:「轉戰徐淮,早識精忠能報國;同舟風雨,眷懷節烈倍含悲」, 橫幅:「成仁取義」。中共中央在武漢的機關報《新華日報》連續報道了李必蕃、黃啟東殉國經過和其抗日事跡,並發表評論,悼念兩位將軍為國捐軀。蔣介石於黃啟東遺像上親題:「生也雄,死亦烈,哀國殤,垂毋亟。」

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撫恤,頒四等寶鼎勳章和雲麾勳章各一枚,追贈黃啟東為陸軍中將,入祀忠烈祠。

1985 年平江縣人民政府追認黃啟東為抗日烈士。同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黃啟東為抗日烈士。

2014 年8 月29 日,黃啟東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參考資料

[1]

[2]

[3]

[4]

[5]

  1.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5-06-28]
  2. 於殿寶等.《在反法西斯戰場上戰死的中國將軍》: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05:280—283
  3. 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04-14]
  4. 黃埔軍校建校10周年紫銅墨盒 現身東山縣銅陵鎮  .閩南網.2015年5月30日[引用日期2017-11-08]
  5. 黃啟東  .山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