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臀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臀鵯

中文學名: 黃臀鵯
拉丁學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鵯科
屬:鵯屬
種: 黃臀鵯
亞   種: 2亞種
英文名稱: Brown-breasted Bulbul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黃臀鵯[1](學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外形大小與紅耳鵯相似,體長17-21cm。額至頭頂黑色,無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兩側各有一小紅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體土褐色或褐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橫帶,尾下覆羽鮮黃色。

棲息於中低山和山腳平壩與丘陵地區的次生闊葉林、櫟林、混交林和林緣地區。常作季節性的垂直遷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區,海拔高度隨地區而不同。通常3-5隻一群,亦見有10多隻至20隻的大群,有時亦見與紅臀鵯、紅耳鵯混群。善鳴叫,鳴聲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但幼鳥幾全以昆蟲為食。

分布於中國、緬甸東北部、老撾北部和越南北部。

外形特徵

黃臀鵯的額、頭頂、枕、眼先、眼周均為黑色,額和頭頂微具光澤,下嘴基部兩側各有一紅色小斑點。耳羽灰褐或棕褐色,背、肩、腰至尾上覆羽土褐或褐色,兩翅和尾暗褐色,飛羽具淡色羽緣,尾羽具不明顯的明暗相間的橫斑或無此橫斑。有的外側尾羽具窄的白色尖端。頦、喉白色,喉側具不明顯的黑色髭紋。其餘下體污白色或乳白色,上胸灰褐色,形成一條寬的灰褐色或褐色環帶,兩脅灰褐色或煙褐色,尾下覆羽深黃色或金黃色。

虹膜棕色、茶褐色或黑褐色,嘴、腳黑色。

黃臀鵯與相似鳥種的區別辨識

黃臀鵯與白喉紅臀鵯的區別:黃臀鵯喉部潔白,耳羽褐色,胸帶灰褐,尾端無白色。

黃臀鵯與白頭鵯的區別:黃臀鵯在耳羽褐色,翼上無黃色,尾下覆羽黃色較重[2]

生活習性

習性:常作季節性的垂直遷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區,海拔高度隨地區而不同,如在雲南西部,夏季可出現在海拔2800-3000m 的中低山地帶,在玉龍山是海拔2400-3100m地帶的常見種。冬季則下到山腳平原,在林緣、山坡灌叢和村落附近亦是常見鳥類。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均成群活動,晚上成群、成排地棲息在樹枝或竹枝上過夜。通常3-5隻一群,亦見有10多隻至20隻的大群,有時亦見與白喉紅臀鵯、紅耳鵯混群。

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但幼鳥幾全以昆蟲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種子,如烏柏種子為食,夏季主要以各種漿果、梨果、火把果、野棠梨、馬桑泡、鎖莓等果實為食,也吃鞘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據在其他地區的研究,食性也大致相似,主要以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動物性食物主要有甲蟲、步行蟲、金龜子、金花蟲、銅綠金龜甲、日本金龜甲、紅蜻蜓、蜂類、蠅類、螞蟻、蠐螬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此外偶爾也吃少量農作物種子,如麥粒、豌豆、油菜子等。

叫聲:善鳴叫,鳴聲清脆洪亮。

棲身環境

主要棲息於中低山和山腳平壩與丘陵地區的次生闊葉林、櫟林、混交林和林緣地區,尤其喜歡溝谷林、林緣疏林灌叢、稀樹草坡等開闊地區。也出現於竹林、果園、農田地邊與村落附近的小塊叢林和灌木叢中,不喜歡茂密的大森林。

生長繁殖

繁殖期4-7月。2月末3月初開始配對。配對以後雌雄鳥逐漸離開群體,彼此追逐於樹枝間,有時彼此上下翻飛,出現求偶交配行為。通常營巢於灌木或竹叢間,也在林下小樹上營巢。巢距地高0.6-1.5m,有時亦置巢在距地1.5m-2.5m 高的樹枝權上。巢為碗狀,主要由細的枯枝、草莖、草葉、植物纖維等材料構成,內墊細草莖、花穗等柔軟物質。巢的大小為外徑8×9cm-13×4cm,內徑6.5×6.5cm-6×7cm,高7-8cm,深4-5cm,每窩產卵2-5枚。卵淡灰白色或淡紅色,被有紫色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22.5mm×16.2mm。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國內分布於長江流域、西南和東南沿海省區,北到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和河南南部,西達西藏東南 部。本種在中國分布較廣,數量較豐富,是長江以南低山丘陵地區較常見的一種森林灌叢鳥類。

國外分布:國外分布於緬甸東北部、老撾北部和越南北部。印度及大巽他群島也有分布。

分布範圍:中國南方、緬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狀況:甚常見於海拔800~4300米。指名亞種於四川西部、雲南西部、南部及西藏東南部有記錄。亞種andersoni於華中、華東及華南[3]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名 分布範圍
1 黃臀鵯華南亞種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andersoni 分布於中國甘肅、陝西、河南、長江流域下游以南的華南地區、西至四川、雲南以東地區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湖北宜昌。
2 黃臀鵯指名亞種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xanthorrhous 分布於緬甸、老撾、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視頻

求偶失敗【黃臀鵯&紅耳鵯】

黃臀鵯-1(飛鳥王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