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花鼠尾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花鼠尾草
27_092656_1.png
圖片來源 https://www.zhongyao360.com/zhongyao/1098722.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黃花鼠尾草

漢語拼音:Huánɡ Huā Shǔ Wěi Cǎo
別名:大紫丹參、丹參、黃花丹參
性味:味苦,性涼。無毒
功能:活血調經,化瘀止痛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吐血,風濕骨痛,乳癰,瘡腫

黃花鼠尾草

黃花鼠尾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鼠尾草SalviaflavaForrestexDiels的根。具有活血調經,化瘀止痛之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吐血,風濕骨痛,乳癰,瘡腫。[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黃花鼠尾草

拼音名:Huánɡ Huā Shǔ Wěi Cǎo

英文名:Yellowflower Sage

別名:大紫丹參、丹參、黃花丹參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uia flaua Forrest ex Didls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鼠尾草的根。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莖短粗,被鱗片及葉鞘殘基,條狀根粗壯扭曲。莖直立,四棱形,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葉對生;葉柄長達14cm,短的近於無柄,被毛;葉片卵圓形,長2-7cm,寬3.5-5cm,先端鈍銳或近鈍形,基部戟形或稀心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被柔毛。輪傘花序,每輪通常4花,4-8輪組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比花萼長或短,兩面被短柔毛,下面密布此褐色腺點;花萼鍾狀,外被散布明顯紫褐色腺點,。二唇形,花冠黃色,冠筒圓筒狀,在喉部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略呈盔狀,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藥絲細長,退化雄蕊短小;花柱略伸出,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略膨大。未見成熟的小堅果。花期7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地林間及草坡荒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 柱根圓錐形,一般不分枝,常扭曲成索狀,長10-30cm,直徑0.5-1.2cm;表面黑褐色,有縱溝紋,老栓皮呈鱗片狀或條狀脫落而露出紅褐色新栓皮;質較韌或松泡易碎,斷面不平坦,有眾多黃白色小點(導管群)。細根質較堅硬,折斷面木栓層為紅棕色,皮部灰白色或棕褐色,木部灰褐色。氣微香,味淡、微苦澀。

顯微鑑別

  • 根橫切面:落皮層較厚,有2-3個木栓組織環,每環有5-6列木栓細胞。皮層、中柱被3-4個木栓組織環分割為大小不一的束。每束有1個木栓組織環,木栓細胞1-3列;環內皮層稍寬或窄,有1個或數個維管束;形成層區明顯;木質部導管切向、徑向相間排列,木纖維稀少。
  • 粉末特片:灰褐色。①網紋導管直徑13-62μm,網紋孔寬,達3μm,稀見具緣紋孔導管,具緣紋孔類圓或橢圓形,排列較稀疏,紋孔口有的超出紋孔緣,有的具三生增厚。②纖維管胞長梭形,末端斜法或鈍圓。

化學成分

根含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J,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1]。

鑑別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2g,用乙醚在索氏提取器中回流4h,回收大部分乙醚後,用0.5%碳酸鉀水溶液乙醚液,再用水洗後,乙醚液作供試品液;另取隱丹參酮ⅡA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硅膠G(以碳酸鉀水溶液製備)落板上,用苯-甲醇(9:1)展開19cm。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化瘀止痛。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吐血;風濕骨痛;乳癰;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黃花鼠尾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黃花鼠尾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