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鐵時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黑鐵時代》作者王小波似乎對顏色特別敏感,作品中幾個時代系列分別冠以黑鐵、白銀、黃金、青銅等。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逝世多年了,近年來他的作品倍受矚目,不論是小說還是雜文,爭議很大,本集中收錄有王小波早年未發表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功力不如後期的作品深厚,風格有些不夠統一,但也十分可以,值得我們翻一翻。 古代詩人赫西俄德說到人類世紀的傳說時曾慨嘆道:「唉,假如我不是生在現今第五代的話,那該多好啊!因為現在正是黑鐵的世紀。這些人完全墮落了。神不斷地給他們增添新的煩惱,而最大的煩惱卻是他們自己帶來的。父親不愛兒子,兒子仇視父親,主人不願款待他們的朋友,朋友之間也互相憎恨。從前美滿和尊嚴女神還常來地上,如今也傷心地用白袍裹住美麗的身體,回到永恆的神世界去了。留給人類的只有悲慘,而且這種悲慘的狀況卻看不到盡頭。」 《黑鐵時代)》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作品系列小說精編,是最新典藏插圖本。看小波的書,不必正襟危坐,躺着讀,最好。而且,小波的文字,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閱讀——以最自由的最放鬆的姿勢——你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笑聲,你也會悵然若失地笑不出來。他不是哲學家,但卻可以打開你許多迷惑,他不是老師,但卻可以告訴你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從不板着臉說教,他極擅長於反諷。小波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宮一般的文字,可以讓你想到博爾赫斯,他兜起圈子來,比出租車司機還要出租車司機……總之,你可以讀到無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無限的確定或者不確定。 黑鐵時代讀王小波不是一種時髦,而是一種需要。王小波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標籤,一個讓人只看一眼就知道瓶里裝什麼酒的標籤,往往貼有這種標籤的酒都會非常暢銷,原因很簡單:有一種文字的確具有精神鴉片的力量。《黑鐵時代》是一個比 「青銅」、「黃金」、「白銀」還要古遠的時代,日後那個辛辣的、大智若愚、筆下毫不留情的王小波在這一時期漸漸浮出水面…… 《黑鐵時代》的作者王小波給敘事文學帶來生動和智慧的革新,而那種健康、誠實、勇敢的精神在輕風般自在穿行的想象力當中燃燒着、閃耀着,每一個正常的人都無法抗拒那樣的魅力:唾棄庸常、虛假、病變的生活,轉而相信並創造自然而不乏幽默的歡樂。我們不敢說,小波看重文學超過世上的一切,但我們敢說,儘管他嘲諷過許多事情,但他嘲諷的鋒芒從未對準過文學本身。寓言是理解小波的鑰匙,當然,也將是他的誤解之源。不過我們並不知道,對一個誠實、心性和悟性極高的寫作者來說,別人的理解或誤解到底有沒有用。

作者簡介

王小波(19521997),中國當代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他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此時正值三反運動期間,家庭境況突發變故,父親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這一突變對王小波是個很大的打擊。1957年4月11日與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這件事對王小波的家庭狀況、成長環境有一定影響。1958年, 大躍進運動給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可以從他的一些雜文和小說中看到。 1959年9月入北京市二龍路小學讀書。

內容預覽

  一、人妖  「我與那個楊素瑤的相識還要上溯到十二年以前。」老陳從嘴上取下煙斗,在一團矇矓的煙霧裡看着我。這時候我們正一同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可以把這段經歷完全告訴你,因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除了那個現在在太平洋海底的她。我敢憑良心保證,這是真的;當然了,信不信還是由你。」老陳在我的臉上發現了一個懷疑的微笑,就這樣添上一句說。  十二年前,我是二個五年級的小學生。我可以毫不吹牛地說,我在當初被認為有超人的聰明,因為可以毫不費力看出同班同學都在想什麼,哪怕是心底最細微的思想。因此,我經常惹得那班孩子笑。我經常把老師最寵愛的學生心裡那些不好見人的小小的虛榮、嫉妒統統揭發出來,弄得他們求死不得,因此老師們很恨我。就是老師們的念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