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哈爾濱市-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居全國第6位,邊境線長2981.26千米。[1]

景點介紹

 天恆山臥龍寺臥龍寺坐落於天恆山風景區西南端,規劃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主要供奉三大如來之一的藥師佛和日光、月光菩薩及十二位藥差神將。根據臥龍寺的定位,又稱東方淨琉璃世界。2010年全部建成後的臥龍寺將成為我國最大的藥師佛寺廟和藥師佛道場。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寺廟區景點:寺廟建築按照中國古建傳統排列方式——以中軸線為主,兩邊呈對稱格局,主要殿宇包括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藥師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還建有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王殿、禪堂、懺堂、念佛堂、雲水堂、僧寮室等。寺廟建築屬清代風格,盡顯金碧輝煌、氣勢恢弘之風貌。其佛法理念是:為世人消災避禍,祛病延壽,保佑平安,保佑吉祥,解除眾生一切身心苦難。藥師殿內供奉我國最大室內藥師佛銅質金身坐像,佛像淨高9.30米,意為紀念藥師佛聖誕(農曆9月30日),佛像總高20.06米,寓意2006年迎奉。藥師殿高36米,面寬55米,……[詳細]

歷史

哈爾濱太陽島[2]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

1896年至1903年,隨着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3]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4]

景區簡介

 哈爾濱關道也稱濱江關道衙門,俗稱道台府,光緒末年由清政府建立,是哈爾濱當時最高級別行政機構,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建立的最後一個傳統式衙門。哈爾濱關道的設治,成為哈爾濱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見證。2005年5月哈爾濱關道開始實施修復工程,並於同年10月31日舉行了修繕工程竣工儀式,幾經滄桑的道台府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坐落於哈爾濱道外區北十八道街和北十九道街之間,是哈爾濱市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修復後的哈爾濱關道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17平方米,整體建築坐北面南,按古式建築風格呈對稱式布局,遵循封建禮儀,左文右武、前衙後寢,主從有序、錯落有致,莊重不失灑脫,威嚴不失活潑,堪稱中國傳統式建築與北方建築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宛如一部氣勢恢宏的古代衙署藝術長卷。園內展廳陳列文物藏品千餘件,具有極高的科考和收藏價值。近期根據遺址公園的經營定位又新增了戲曲表演、道台升堂審案演繹、關……[詳細]

視頻

這,就是哈爾濱
航拍中國 第三集-黑龍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