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哈爾濱市-哈爾濱寶勝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居全國第6位,邊境線長2981.26千米。[1]

景點介紹

寶勝寺位於阿城區城南,毗鄰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完顏阿骨打陵和金上京遺址。在阿城發現了紀念僧人的金代石刻《上京寶勝寺前管內都僧錄寶嚴大師塔銘志》,該石刻詳細記錄了這位執佛政於寶勝寺的佛學大師的生平和寶勝寺的有關情況。近千年的歷史長河,早已湮滅了金代的歷史建築,現在的所有禪房,大殿都是近些年重建。

金代,在今阿城縣境內的佛教十分興盛,有天台宗、雲門派、曹洞派之分。較大的廟宇有寶勝寺、光林寺、興園寺、興王寺等。天德三年(1151年)興王寺開演大華嚴經曾聚集教徒200餘人,到正隆元年(1156年)寶勝寺的教徒已達300餘人。元、明時期無考。清光緒年問到民國時期,城內廣濟門裡(現東關街)設佛教會1處,有天台宗教徒147人(男52人、女95人)。每逢星期日,信徒齊-址,講誦經典。在廣濟門外有慈恩寺1處,有雲門派住持1人、僧侶3人;護國寺1處,有曹洞派住持1人、僧侶3人。在城內工夫市有寶林寺1處,有住持1人、僧侶2人。偽康德2年(1935年)全縣佛教信徒達1681人。偽康德5年(1938年)在城內建法華寺1處,有住持1人、尼姑20人。除縣城外,在山區與鄉鎮尚有幾處佛教寺廟,其宗教活動與影響,皆與城內之寺廟略同,19^5年"九·三"後,寺廟改做它用,多數僧尼相繼還俗。

阿城文物名勝(碑碣)----上京寶勝寺前管內都僧錄寶嚴大師塔銘志(黑龍江省) 宣統元年(1909年)在上京會寧府遺址北城外西北半里余(俗名廟台)出土。據歷史文獻資料載:"此地原有石塔,建於金大定二十八年,系上京寶勝寺,前管內都僧錄寶嚴大師之墓塔,塔高4丈,方六角形,共十六層,上層六角玲瓏,下層獅子蓮花,每層高約二三尺不等,中層六面刻塔銘志,每面刻字7行,每行20字,文為門人宣密大德講經沙門,舉班祗候清河鎬本,光林寺西堂老人潘明撰,但塔已崩頹,塔銘字跡模糊不全,石塊多被土人運去......"。現僅存石塔中層石銘部分,高92厘米,上細下粗,底寬62厘米、上寬56厘米六角形,上下均有石刻的塔檐。該塔銘志現收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

歷史

哈爾濱太陽島[2]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

1896年至1903年,隨着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3]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4]

景區簡介

阿城文物名勝(碑碣)----上京寶勝寺前管內都僧錄寶嚴大師塔銘志(黑龍江省) 宣統元年(1909年)在上京會寧府遺址北城外西北半里余(俗名廟台)出土。據歷史文獻資料載:"此地原有石塔,建於金大定二十八年,系上京寶勝寺,前管內都僧錄寶嚴大師之墓塔,塔高4丈,方六角形,共十六層,上層六角玲瓏,下層獅子蓮花,每層高約二三尺不等,中層六面刻塔銘志,每面刻字7行,每行20字,文為門人宣密大德講經沙門,舉班祗候清河鎬本,光林寺西堂老人潘明撰,但塔已崩頹,塔銘字跡模糊不全,石塊多被土人運去......"。現僅存石塔中層石銘部分,高92厘米,上細下粗,底寬62厘米、上寬56厘米六角形,上下均有石刻的塔檐。該塔銘志現收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

景區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工農胡同

視頻

這,就是哈爾濱
航拍中國 第三集-黑龍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