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哈爾濱市-哈爾濱白魚泡濕地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居全國第6位,邊境線長2981.26千米。[1]

景點介紹

濕地地勢低洼,由周邊坡耕地雨水匯集而成。泡內呈現濕地地貌,常年積水,豐水期水深可達3米,水源除夏季雨水匯集外,區域內有自噴式泉眼,冬季不凍。泡內植物資源豐富,有蘆葦、荷花、香蒲、水稻等,同時棲息着野鴨和各種鳥類,水中曾盛產白漁,白魚泡因此而得名。

夏季氣候清新爽朗,溫度適宜,是人們融入自然、認識自然、回歸自然、陶冶情操、消除疲勞、愉悅心情的最佳環境和場所。濕地公園為遊客開闢了蘆葦盪游湖、野生垂釣、觀鳥賞花、農家採摘、水上野營、林中住宿等遊樂項目,來到白魚泡,可以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藍天碧水綠葦、魚鳥同游、與魚同樂的人間樂趣。

濕地公園內哺乳類野生動物有4目9科20種,兩爬類動物有2目3科5種,湖中魚類有4目8科28種,而鳥類多達15目35科122種。濕地公園內鳥類中,野鴨子最多,有上千隻,另外還有數量眾多的綠頭鴨、赤嘴潛鴨、針尾沙雉、江鷗、雲雀、金腰燕、鳳頭麥雞。

景區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巨源鎮白魚泡(巨源鎮)

乘車線路:在哈爾濱乘開往道外的班車,再轉乘開往巨源鎮的小巴或包車前往。

自駕線路:從哈爾濱火車站出發—東直路—水泥路—江南中環路—終點。

巨源鎮:巨源鎮隸屬於哈爾濱市道外區管轄,全鎮轄7個行政村,54個自然屯,64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內有黑龍江省松濱監獄、黑龍江省水稻良種場、黑龍江省病犯監獄、阿城市魚種場、道外區松花江堤防站、空軍某部地勤部隊等企事業單位。巨源鎮位於道外區東北38公里處,東靠蜚克圖河與賓縣糖坊鎮一河之隔,南與永源鎮接壤,西與民主鄉毗鄰,北至松花江南岸與呼蘭區腰堡鄉隔江相…… 巨源鎮詳細信息++

歷史

哈爾濱太陽島[2]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

1896年至1903年,隨着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3]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4]

景區簡介

哈爾濱白魚泡濕地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濕地公園。 哈爾濱白魚泡濕地公園位於道外區巨源鎮白魚屯北部500米處,距市區25公里,占地面積240萬平方米,是距離哈市最近、保護最為完好的一塊原始蘆葦濕地。

視頻

這,就是哈爾濱
航拍中國 第三集-黑龍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