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哈爾濱市-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6′,北至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居全國第6位,邊境線長2981.26千米。[1]

景點介紹

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資源、環境、地域」三大優勢及「金源、森林、養生」三大文化;公園分成「靈因山、郡王山、九龍山、兀朮嶺、民俗風情園、吊水壺原始林」六大景區;有「紅葉谷、彩蝶谷、野鹿谷、石柱峰、天成洞、古樹峽、林海雪鄉」等七大看點。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蒼山岩壁為骨架,以清泉溪流為脈絡,古蹟人文點綴其間,形成了「奇山、怪石、古樹、林海、文物、山泉、動植物」為獨特秀麗的風景。

這裡春有層巒疊翠、蝶舞花間;夏有濃蔭蔽日、溪流潺潺;秋有漫山碧透、紅葉映天;冬有銀裝素裹、雪壓青松。來到金龍山將使您盡賞山川之壯麗,充分感受到崖險峰高、林海之浩淼,盡嘗山野情味,讓人頓生返樸歸真之感。倘佯林海,仿佛到了仙境……

這裡生長着紅松、水曲柳等長白山地所有樹種,生長着百合、黨參等張廣才嶺里全部草藥;這裡松鼠遍地、馬鹿成群,更有錦雉慢舞;這裡猴頭、木耳、蕨菜等俯拾即是;這裡的山梨、核桃舉手可得。

公園內共分為六大景區。

第一景區,靈因山景區。有靈因寺、趙尚志抗聯營地、趙半拉子土匪巢、孫鞍鋪子等遺址、原始林山路十八彎和探險八里川氧吧步道游、虹鱒魚垂釣、科普園(百石、百草、百果)、鳥語林白樺濕地景觀帶、蛙鳴溪、森林博物館、一線天、高山杜鵑、神龜、八仙峰、將軍樹、蓮花峰、神龍泉、大方砬子、千年龍鳳樹、曲柳王、彩蝶谷、紅葉谷、野鹿谷、野生動物繁育基地等景點。

歷史

哈爾濱太陽島[2]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

1896年至1903年,隨着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3]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4]

景區簡介

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哈爾濱市區東南59公里處阿城大嶺鄉境內,是2007年經國家林業局審批設立的。金龍山主峰海拔826米,為哈市第一高峰,公園總面積10萬畝,是距離哈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公園,這裡是哈爾濱的後花園,是養生、休閒、避暑、度假的中心,是天然大氧吧!

視頻

這,就是哈爾濱
航拍中國 第三集-黑龍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