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鼠尾草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鼠尾草屬,學名Salvia Linn.,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miaceae)的一屬分布於熱帶溫帶地區,中國有79種,產全國各地,尤以西南為最多。屬中有供藥用的如丹參S. miltiorrhiza Bunge,產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逾900種,草本或木本。一些種是重要調味香料植物。[1]

形態特徵

葉為單葉或羽狀複葉;輪傘花序2至多花,組成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稀全部花為腋生;花萼二唇形,上唇全緣或具3齒或具3短尖頭,下唇2齒;花冠筒內藏或外伸,平伸或向上彎或腹部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平伸或豎立,兩側折合,稀平展,直或彎鐮形,全緣或頂端微缺,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通常最寬大,全緣或微缺或流蘇狀或分成2小裂片,側裂片長圓形或圓形,展開或反折;能育雄蕊2,為前對,花絲短,水平生出或豎立,藥隔延長,線形,橫架子花絲頂端,以關節相聯結,成丁字形,其上臂頂端着生圓形或線形有粉的藥室,下臂或粗或細,頂端着生有粉或無粉的藥室或無藥室,上下臂分離或聯合;退化雄蕊2,為後對,呈棍棒狀或小點或不存在;花柱先端2淺裂,裂片等大或前裂片較大或後裂片極不明顯;花盤前方略膨大或平頂;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或長圓狀三棱形,無毛,光滑。

本屬丁字形構造的雄蕊,其藥隔起着槓桿作用,對蜂媒傳粉有巧妙的適應性,當蜂入花采蜜時,頭部推動藥隔的下管,同時上臂的花葯因槓桿作用向蜂倒下,把花粉抹在蜂背上,帶至他花授粉。因為這屬植物的雌雄蕊是不在同一時間內成熟的,而且是雄蕊先熟,所以當雄蕊的花粉抹在蜂背上時,而同花中的柱頭尚未十分露出於花冠的上唇之下,故不致當時即達受粉目的。等到雄蕊凋謝後,花柱始伸長,把柱頭彎向下方,其位置適和先時蜂來采蜜時的雄蕊位置同,故易接受他花的花粉而受精。

本屬概況

藥用鼠尾草(S. officinalis)高達0.6公尺(2呎),木本,多年生,葉芳香。

南歐丹參(S. sclarea)植株較高,二年生草本,葉心形,有茸毛,味濃郁,花白色,花與花下的葉狀苞片均帶粉紅或紫羅蘭色調。這兩種均原產於歐洲南部,葉均可用於調味。美洲熱帶山區有許多種,最引人注意的是瓦格納氏鼠尾草(S. wagneri或S. chupamiel),為喬木狀灌木,原產於危地馬拉山間湖畔。高逾4公尺(13呎),花穗三梭形,長30公分,花瓣合生,綿毛狀,緋紅色,萼片合生,洋紅色。

藍花鼠尾草(S. farinacea,即一串藍)產北美西南丘陵,灌木狀,下雨之後開鮮藍色花。西洋紅(S. splendens,即一串紅)可能是該屬最著名的一種,原產巴西,一年生,穗狀花序大紅,與深綠色的卵形葉映襯鮮明,廣為栽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