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德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德之

人物簡介

[1]
  齊德之,(13~14世紀)元代外科醫家,籍貫生卒不詳。

人物成就

[2]
  齊德之,始末未詳。惟其結銜稱元•醫學博士,充御藥院外科太醫。所撰《外科精義》(以下簡稱《精義》),於1335年付梓。原本附於《東垣十書》之末,是書分二卷,無序言、凡例及跋,乃採集《內經》以後醫學文獻中有關瘡腫的診療論述,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集成。卷上論診療法,卷下列應用方。廣搜載籍,博引前人方書三十餘種;言簡意賊,堪稱十四世紀外科文獻中的代表作。

學術觀點

[3]
  齊氏系統地論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和診療方法,頗有新見。齊氏重視整體觀念,認為瘡腫雖發於局部,但與全身緊密相關,指出瘡腫之生是「皆由陰陽不和,氣血凝滯」的緣故。並進行進一步分析,強調診治外科疾病,必須明乎診候入式之法,血氣色脈參應之源,以及脈之名狀、所主證侯、瘡腫逆從之方,才能符合辨證論治的要求,從而完善了外科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的理論。齊氏於瘡瘍的診法論述特精。他主張外科亦應四診合參,而尤其注重脈診,他結合瘡瘍的特點,對二十六脈都有特別的論述,另外,齊氏對肺痿、肺疽的診候也頗有論述,他首次把肺痿、肺疽列為外科範疇。齊氏對瘡疽的辨證有詳細闡述。他首論辨瘡疽的虛實,認為「瘡疽膿潰,腫毒浸展,證候危惡者,須辨虛實」,既從瘡疽本身以及患者廣泛的臨床表現來分析其為虛證、實證,又把它分作臟腑、氣血、上下、正邪幾個方面來對比觀察,齊氏認為不僅局限於瘡腫部位的淺深,尤在於辨識病邪的善惡輕重,這是辨證過程中至關緊要的。齊氏對辨膿法,辨瘡疽癤腫證候,辨瘡疽善惡等問題均有論述。
  齊氏在治療上主張病有逆從,治有緩急,法有正權,方有奇偶,用有輕重,提倡內治外治並用。並對內治和外治的適應範圍和機理作了具體分析。另外,齊氏對外科的護理也非常重視,強調護理人員必須「壽近中年,情性沉厚,勤謹耐煩,仁慈智惠」,還提出一系列有利於病人康復的主張,包括病人休養的環境、探視人員的注意事項,以及患者的精神、飲食宜忌等。齊氏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瘡瘍的病因、病機及診療方法等,於瘡瘍的診法和辨證論述特精,較為全面地總結了宋元時期外科學領域中的新成就,對後世瘍科的發展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參考來源

  1. 中華醫典. 
  2. 徐福松. 齊德之《外科精義》初探[J].. .山西中醫,. 1988(03):35-36. 
  3. 中華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