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孔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孔鎮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位於犍為縣河東片區,距離犍為縣城區21.64千米。南北長10.05千米,東西寬9.9千米。東與大興鄉毗鄰,南與孝姑鎮接壤,西連下渡鄉,北與玉屏鄉、公平鄉交界。2017年,龍孔鎮區域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15584人。截至2019年,下轄1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2017年,龍孔鎮企業個數共42個,企業從業人數274人,其中工業企業10個。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原下渡鄉永忠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孔鎮管轄,龍孔鎮人民政府駐青龍街372號。[1]

鄉鎮概況

龍孔鎮位於犍為縣河東片區,距離犍為縣城區21.64千米。南北長10.05千米,東西寬9.9千米,總面積101平方千米。東與大興鄉毗鄰,南與孝姑鎮接壤,西連下渡鄉,北與玉屏鄉、公平鄉交界。鎮政府駐龍孔集市。

2015年,全鎮耕地面積2.33萬畝,其中田1.87萬畝、土4681畝。土壤類型包括紅沙田、小土田、泥田、二泥田4個土種,適合水稻、玉米、油菜、紅苕、花生、大頭菜的種植。鎮政府所在地30分鐘車程到達成(都)貴(陽)鐵路犍為站,龍孔--犍為、龍孔--大興、龍孔--公平、龍孔--孝姑等地均有公交車通行,群眾外出十分便利。

歷史沿革

清代為龍孔場,以場西有一長10餘丈、高8尺的穿山岩洞名"龍洞"得名。

民國時建龍孔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公和鄉併入龍孔後,轄29個保。

解放后土改時分置為龍孔、康樂、公平、平等、共和(1952年11月更名為新開)、老文(1952年更名為新生)等6個鄉。

1956年2月,新生、新開、康樂3鄉併入龍孔鄉。

1958年9月,龍孔、大興、平等3鄉合併建立龍孔人民公社。

1959年7月,大興、平等分設後仍為龍孔公社。

1984年,龍孔公社復為龍孔鄉。

1992年8月,撤銷龍孔鄉、龍華鄉,合併建立龍孔鎮。

產業發展

2015年,全鎮耕地面積2.33萬畝,其中田1.87萬畝、土4681畝。

截至2015年,全鎮建立高產創建示範片800畝。旱育秧示範50畝,移栽大田1000畝;帶動全鎮推廣旱育秧580畝,移栽大田1.16萬畝。建立水稻新品種展示片320畝。建立玉米新品種展示片200畝;建立玉米高產示範片500畝,帶動全鎮推廣玉米高產栽培2900畝。新栽竹3200餘畝。花生播種4050畝,大頭菜4100畝,黃白姜4500餘畝。

全鎮大頭菜加工企業4家,年加工能力達到1000餘噸,新增產值實現600餘萬元。

2015年,全鎮總產值4.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萬元。全鎮中小企業20個,產值600萬元,上繳利稅4.5萬。

鄉鎮建設

2015年,移動、電信、聯通4G網絡覆蓋全鎮,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話。有郵政、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組建了專門的環衛清潔機構,配備了1輛清潔車和4名保潔員。

截至2015年,新建600餘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場所和圖書室,新建了籃球場及室外體育健身場等服務居民的配套設施。

對現有中小學進行了改擴建,龍孔中學容量達到1200人,小學容量達到1500人。穩步推進中小學教育布局調整,龍孔小學順利搬遷,有效整合了教育資源,改善了辦學條件。

新建龍孔鎮中心衛生院住院大樓,新增床位60餘張。

龍孔鎮有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塔,位於龍孔鎮文峰村。因白塔位於文峰村所以又名"文峰塔"。文峰塔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坐落在鎮西南14千米、縣城東南4千米的文峰村4組文峰山頂。塔高30米,呈六角形,九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基和塔身一至二層用條石砌成,上面七層為磚石結構,塔內空,有螺旋式階梯通往塔頂。每層樓閣里塑有神像。塔九層翹角上掛有風鈴,塔頂是一口鐵鍋封頂,塔身和塔尖用石灰漿粉飾,天氣晴朗時,方圓數十公里都可見到雪白的塔頂在陽光下閃光,故又名白塔。

交通設施

成貴鐵路重點項目途經鎮境6.9千米,涉及5個村16個組,征租地面積1000多畝。截至2015年,全鎮紅線範圍內拆遷53戶,社保安置441人。紅線外敏感區25戶房屋拆遷已全部簽完協議,倒房11戶。農民自籌資金400多萬元,硬化曙光、新開、陶家、康村、建新等5個村道路20.86千米,維修整治碎石路50多千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