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泉寺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泉寺鎮位於永登縣城東南部,莊浪河中下游,距縣城30公里,東接中川鎮,西靠通遠鄉,南鄰紅城鎮,北依大同鎮。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40公里,總土地面積255平方千米,年均降雨量293毫米,年均氣溫7℃,平均海拔1900米,年日照2570小時,全年無霜期143天,年平均降水量293毫米。龍泉寺鎮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古鎮、商貿重鎮,2004年列為甘肅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1]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中文名: 龍泉寺鎮

別 名: 龍泉寺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

面 積: 255 km²

下轄地區: 16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31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氣候

人口數量: 20996人(2017)

車牌代碼: 甘A

簡介

龍泉寺鎮轄16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55平方千米,總人口20996人(2017),耕地面積50210.25畝,其中水地21723.14畝,旱地28487.11畝。鄉鎮總戶數3436戶,鄉鎮總人口20996人(2017)。8個村實現通電、通郵、通電話,5個村通公路,2個村通自來水,1個村通有線電視。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13人,床位28張;有各類學校10所。教師154人,在校學生2300人。2007年完成農作物總播5.1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37萬畝,經濟作物1.37萬畝,糧經比例達到38:14,共種植高原夏菜5300畝,已初步形成以香菜、豆苗、蒜苗、菠菜為主的特色高原夏菜生產基地。

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便利,312國道、柳古高速公路、蘭新鐵路貫穿全境,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和三分之二的村通油路。電力資源充沛,有一座11KVA變電所坐落在鎮中心,實現了戶戶通電。地下水資源豐富,已被開發利用生產為礦泉水。礦產和土地資源豐富,有大量的石灰石、石膏、芒硝和大片的荒山荒坡、河灘地亟待開發。電話實現數字程控,設有電信分機房1個,無線市話小靈通覆蓋全鎮。移動、聯通通訊網絡覆蓋率100%。教育、醫療、工商、稅務、金融等各項社會服務體系健全。依託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引進發展建材、冶金、食品等大中型企業16家,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文化建設

龍泉寺鎮文化站地處鎮域中心地帶,始建於1995年,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有專職管理人員一名,為市級示範文化站。文化站有檯球室2間40平方米,乒乓球室2間40平方米,棋牌室5間100平方米,閱覽室1間20平方米,文娛室3間60平方米。配備乒乓球檯、檯球、棋牌等娛樂設施,並有大量圖書供群眾借閱。

長期以來,文化站堅持每天向群眾開放,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大型文化活動,每逢周末和重大節日,當地群眾和周邊秦腔愛好者近百人匯聚於此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鎮文化站已成為群眾健身娛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對豐富全鎮群眾文化生活和帶動周邊地區群眾文化活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曾多次受到各級部門和上級領導的表揚和肯定。

學校教育

永登縣龍泉寺鄉初級中學始建於1976年。1996年借世界銀行貸款「貧三」項目之機搬遷至312國道龍泉至中川機場丁字路旁,是全鄉唯一的獨立初中,承擔着培養全鄉初中學生的任務。有專任教師41人,男教師32人,女教師9人,其中本科生2人,大專33人,學歷達標率85.4%,教學班13個,學生495名。學校占地面積14652平方米。勤工建學基地6666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生均5.5平方米,綠化面積600平方米,圖書室藏書7500冊,生均15冊,學校訂有各種報刊、雜誌和必有的教學用書。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學校有圍牆、大門、旗杆、廁所等,八室齊全,辦公生活用房滿足需要,物理、化學、生物儀器按「三類」配備齊全,音、體、美教學器材均達到標準。學校有100米直跑道,3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師德建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尤其是校園之聲廣播站和攝影興趣小組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在教學上開展以優質示範課為主體內容的教學改革活動,形成了「團結奉獻,勤奮求實」的優良校風,並把使學生具有「規範的道德行為,紮實的基礎知識,健康的心理狀態嚴謹的創新精神」作為育人標準。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實」,在教學工作中突出「改」,在學校管理中突出「嚴」,在學生培養中突出「愛」,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實現了「四園」融一體,「四化」一體化的建設目標和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多年來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學生1200多名,多次獲得縣、鄉兩級的表彰獎勵。學校正以「三個面向」為目標全面培育「四有」新人,為辦成有特色的農村示範性初中而努力奮鬥。

醫療機構

永登縣龍泉寺鎮衛生院是由政府舉辦的非營利型鎮衛生院,由縣衛生局直接管理,享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醫院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主要負責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和鄉村醫生培訓等服務,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承擔轄區公共衛生管理職責。

龍泉寺鎮衛生院負責轄區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寄生蟲病等重大病及疫情的登記、報告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積極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負責農村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宣傳愛國衛生,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普及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開設中西醫結合內外,兒,婦,化驗,b超等科室,負責轄區內22000人的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公共衛生等業務,負責轄區內18730人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醫報銷及指導。

計生工作

永登縣龍泉鎮積極開展「生育關懷行動」,成立了以鎮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生育關懷行動」領導小組,對「五種關懷對象」進行摸底,從入戶調查摸底的獨生子女領證戶和二女結紮戶中篩選了107戶困難家庭,動員轄區內的預製廠、醋廠、麵粉廠、龍泰公司、碳化硅廠、信大冶金廠、化肥廠、亨隆公司、礦泉水廠等企業老闆、鎮上幹部和學校教師,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救助,並將結對幫扶的名單打印成冊,張榜公布。

城鎮建設

2007年,圍繞富民強鎮的目標,全鎮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搶先發展,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工業項目開發、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積極創建富強龍泉、文明龍泉、和諧龍泉。完成農業總產值4900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99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75元。

2008年,全鎮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圍繞一個目標(富民強鎮),突出兩個重點(發展抓項目、和諧抓民生),全力打好四場硬仗(道路建設、水利建設、撂荒地復耕、計劃生育),着重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農業產業化發展、勞務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和民主法制建設)」的工作布局,加快建設創業龍泉、富強龍泉、和諧龍泉,促進龍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民間藝術

永登皮影戲是蘭州市僅存的皮影戲,它表演的劇目跨越年代久遠,劇情豐富,場面生動,形式靈活,搶救保護這一珍貴藝術迫在眉睫。傳承發展這一民間藝術,對宣傳蘭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

皮影在永登地區流傳二百餘年,《永登縣誌》載:「秦腔傳入永登約在清道光年間,略晚於木偶、皮影戲。」清咸豐年間,在地方鄉紳的支持下,永登皮影戲發展起來,到1949年全縣有20多個戲班,分布在永登的大通河、莊浪河、秦王川地區。這些戲班多為民間藝人,逢廟會、節日、祭祀活動表演,白天唱木偶,晚上唱皮影。

永登皮影戲現僅存龍泉寺鎮童家窯村王德勝一家戲班能夠演出,王德勝為王萬鍾之子。這個戲班現有藝人5人,多為年事已高的農民,年輕人大多也不愛好,沒有新的傳承人,隨着老藝人的自然去世,永登皮影面臨着失傳的危險。為切實保護這一古老的藝術,永登縣近年來加大保護力度,積極推介宣傳。2004年,永登皮影戲在全市農民藝術節上進行展演,市群藝館拍攝光盤,進行搶救整理。縣文化館也全面啟動保護工作,同時積極申報,2006年6月10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自然環境

龍泉寺鎮位於莊浪河中下游,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40公里,總土地面積255平方千米,年均降雨量293毫米,年均氣溫7℃,全年無霜期143天,平均海拔1900米。

名優特產

虹鱒魚、香菜、大白菜。

視頻

甘肅永登龍泉寺鎮航拍 4K拍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