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龔玉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龔玉珊(1911—2006),中國著名基督教牧師。原黑龍江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教務委員會主委、曾任黑龍江省政協常委。

求學

龔玉珊1911年4月7日生於原奉天省興京縣旺清門村(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祖輩滿族鑲黃旗,其祖父出身廚師,父親是興京基督教會的牧師。龔玉珊出生剛好滿百日,就被父親抱到教堂,由段輔仁牧師施嬰兒洗,父母信主,也使龔玉珊自幼就成了基督徒。龔玉珊1918年開始在旺清門村縣立小學讀書,1919年「五四」運動後轉入由教會創辦的新民文會學校(小學、初中),正是由於學校和家庭的雙重薰陶,為龔玉珊信仰基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0年升入瀋陽市文會高中。「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龔玉珊在一位慷慨的教會老執事的資助下,冒險過了山海關赴北平(北京)報考清華,初試成功後由於資助人突遭土匪綁票,被迫放棄了深造清華的理想乘車回鄉。

建國以後

建國後第二年,時任黑龍江省公安廳廳長趙去非找到龔玉珊,希望後者能夠出來繼續從事宗教工作。當時龔的去向有兩個,一是回到老家瀋陽,一個是留在本省。龔於是對趙廳長說「一個是瀋陽,一個是牡丹江,但其中我更愛牡丹江教會。」於是1950年10月,龔玉珊全家重返牡丹江。1954年與孫耀宗牧師一同去北京,參加第一次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並同時被選為全國「三自愛國會」委員。1955年4月,黑龍江省三自愛國會成立,孫耀宗任主席,龔玉珊為副主席。1955年5月,為了響應全國基督教的號召,牡丹江市成立了「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龔玉珊被選為「三自愛」主任。1958年,牡丹江基督教的三個教派(長老會、浸信會、基督徒聚會處)終於走向合一的道路。

大躍進時期

1958年社會上掀起大躍進高潮,牧師從此不能再吃「剝削飯」。經牡丹江市政府宗教科介紹,龔玉珊被先後派到西安區醬菜廠、機械廠任副廠長,牧師也就改成兼職了。期間,宗教被視為落後、反動、腐朽。參加集會的信徒極少,教會事工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62年,組織上派龔玉珊到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深造一年,那時他已經年過花甲。

晚年逢盛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通過撥亂反正,貫徹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1981年,牡丹江市恢復了基督教會活動,市政府動員當時七十歲龔玉珊出來主持教會工作。龔玉珊深深地感謝黨和政府對宗教界人士的關懷,在他七十高齡之時,又手捧聖經,走上了福音堂的講堂。同年12月被選為牡丹江三自愛國會機構主席,妻子石玉芝女士被選為委員。同時市政府照上級文件歸還了教會房產,也為龔玉珊家調換了住房。 1990年7月,黑龍江省基督教兩會在雙鴨山召開會議,正是推舉龔玉珊為黑龍江省三自愛國會主席和基協會長。1993年工作正式調轉,離開牡丹江赴哈爾濱工作,這一年龔牧師82歲。龔玉珊牧師常常用八個字鞭策自己「老而不衰、不斷前進」。

牧師

牧師,新教多數宗派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約》[1]中以牧人喻耶穌,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師稱呼主持教務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員。

新教各派認為每個信徒都可憑藉自己的信仰與上帝直接相通,教職人員只是引導教徒走向基督的「引導人」,而非「中介人」。在實行長老制的教會中,牧師由地方會眾選舉產生,與長老共同組成各級大會、堂會或區會,並為該會的主持人。在實行公理制的教會中,牧師為各獨立自主的堂會的教務負責人,由信徒直接民主選聘產生。在實行主教制[2]的教會中,牧師(聖公會譯為「會長」)的職位介於主教與會吏之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