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是教宗克萊孟十三世離世後樞機團於1769年2月15日至5月19日舉行的選舉秘密會議。各樞機最後選出若望·雲先·安多尼·甘加內利樞機為克萊孟十三世的繼任人,他取「克萊孟十四世」為教宗名號。

新研究表明,無論在神學上,還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樣性[1]。天主教徒約占一半;廣義的新教徒占37%;東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會,構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簡介

這次選舉秘密會議於1769年2月15日舉行,選舉開始之時只有27位樞機參與。當時參與選舉的樞機大部分均為「熱誠派」的樞機,而法國西班牙的樞機並未到場。「熱誠派」於是在這兩個有利條件下嘗試儘快令弗拉維奧·基吉樞機當選教宗。在「熱誠派」主導下,基吉樞機的其中一次投票里只需要多兩票便可以當選教宗。法國和西班牙的大使因而對「熱誠派」的行為表示強烈抗議。雖然他們表達強烈抗議,但是身為那不勒斯王國代言樞機的奧爾西尼是早期投票里唯一在場的代王樞機。他和其他立場中立的樞機最後能夠阻止基吉當選教宗。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3月6日史無前例地隱藏身份到達羅馬並同時獲准進入選舉舉行地。約瑟夫二世在羅馬逗留了兩星期,期間他自由地跟選舉人進行討論。然而他並沒有就新教宗的人選向樞機團施壓。雖則如此,但是他希望樞機團可以選出一位能夠履行聖職和給予各世俗政權統治者適當尊重的教宗。

德·貝爾尼斯樞機於3月上旬到場。奧爾西尼樞機因為在阻止「熱誠派」相關行動方面遇到極大困難而放棄出任「反耶穌會」陣營的領袖,德·貝爾尼斯因而接替他的職位。貝爾尼斯樞機上任後隨即與法國大使奧貝泰爾侯爵設立了一個定期通信渠道,但是這個舉動是違反教宗選舉秘密會議里「不可與外界接觸」的基本規定。方濟各·德·索利斯·福爾克·德·卡多納堅持候選人必須要親筆承諾打壓耶穌會,但是貝爾尼斯則以違反《天主教法典》為由而拒絕接受這個建議。法國和西班牙後來動用他們的否決權,令28位「潛在教宗」里有23位被禁止出任教宗。這23位樞機里包括得到最多支持票的凡圖齊、卡瓦爾基尼、科隆納、斯托帕尼、波佐邦內利和塞爾薩萊等人。

4月27日,德·索利斯和布埃納文圖拉·德·科爾多瓦·埃斯皮諾拉·德·拉·塞爾達兩位西班牙樞機到場。德·索利斯樞機到場前與西班牙大使薩普魯會面。在雲先·馬爾韋齊樞機、法國和西班牙大使的支持下,德·索利斯發出「凡要當選教宗者必須親筆承諾會鎮壓耶穌會」的指示。及後他留意到樞機團內唯一的修士、隸屬方濟各住院兄弟會的甘加內利樞機有可能是適合出任教宗的人。索利斯於是試探甘加內利,看看甘加內利是否願意鎮壓耶穌會。甘加內利回應:「有良好意識的教宗在遵守《天主教法典》下有權令耶穌會消亡。各君王亦值得擁有一個為他們做事的教宗。為了滿足各君王的欲望,教宗應運用自身權力為他們做任何事。」然而,甘加內利對耶穌會的看法存疑。耶穌會會士曾教導年少的甘加內利。耶穌會總會長老楞佐·里奇據報曾請求將他擢升為樞機,他因而成為樞機。雖則如此,他在克萊孟十三世任內並沒有為耶穌會辯護。現時無法得知甘加內利當年是親筆或口頭同意鎮壓耶穌會[注 3],但是這個聲明完全滿足了各大使的要求。

與此同時,若望·方濟各·阿爾巴尼、亞歷山大·阿爾巴尼和西班牙樞機進行秘密談判。「熱誠派」在談判後才決定傾向支持甘加內利出任教宗。在耶穌會的眼中,他們認為甘加內利是一位一般或良好的人選。身為「反耶穌會」陣營領袖的德·索利斯並沒有參與有關推舉甘加內利為新教宗的討論,因為他只遵從由奧貝泰爾侯爵發出且人人皆知的指示。

視頻

1769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相關視頻

君士坦丁:羅馬首位基督教皇帝,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羅馬是如何淪陷的,這個羅馬皇帝顛覆了想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