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F-105雷長戰鬥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105雷長戰鬥機
圖片來自痞客邦

F-105雷公(Thunderchief),是美國服役於1960年代的超音速攻擊機。雖然屬於第二代戰機但同時有戰機和攻擊機特色,可以說是現代F-15EF/A-18等戰轟機的先驅概念。雖然原先設計是作為戰術核武[1] 投擲機,但是越戰中F-105負擔了美國空軍大部分的對地轟炸支援任務。原本該機設計是單座單發動機戰機,但是根據需求評估後來又設計了「野鼬」雙座機版用於強化對地精準轟炸壓制敵軍防空火力。

本機基本上延續F-100戰機的超音速概念,F-105通常裝備傳統炸彈和機砲;然而,它一開始本質上是設計成高速低空核武轟炸機。首飛於1955年,服役於1958年。當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美軍單人座戰機,載彈量還超過二戰時的許多戰略轟炸機。當F-105在越戰早期時幾乎負責所有北越境內轟炸任務。在執行的超過20,000架次轟炸中有382架戰損(幾乎是所有833架的一半);其中有62架是由於機械故障而墜毀。雖然它空戰機動性不如米格機,但是它還是用機砲打下了27架敵機。

越戰期間雙座的F-105F和F-105G可以說是史上第一種專門壓制敵軍防空火力的壓制戰機,可以對抗蘇聯製S-75 Dvina /(SA-2 Guideline)防空飛彈。兩位F-105G飛行員還因為攻擊防空飛彈陣地,並同時擊落兩架MiG-17的戰功獲得榮譽勳章。高風險任務特性讓本機獲得「最先進入戰區,最後離開戰區」的口號;因為機隊必須最先進入戰鬥空域壓制敵方防空飛彈,而後等到轟炸機大編隊離開後才能斷後離開。

儘管F-105起飛重量達22,680公斤,它還是能夠在海平面超過音速,並且在高空達到2馬赫的速度。F-105最多可以攜帶6,700公斤的武器。F-105雷公在北越上空執行傳統對地攻擊任務,後來被F-4鬼怪IIF-111取代。不過,其改進型F-105G野鼬一直服役到1984年,直到F-4G鬼怪"Wild Weasel V"取代為止。F-4G後來被F-16CJ取代,後者承擔了壓制敵方防空任務的角色。

成本

以下皆為1960年代幣值,沒有調整成現代通膨

F-105B F-105D F-105F/G
分攤研發成本 每架2,716
機身 4,914,016 1,472,145 1,524,000
發動機 328,797 244,412 290,000
航電 141,796 19,346 251,000
武裝 232,913 167,621 154,000
機砲 32,021 19,346 21,000
理論總價 5,649,543 214萬 220萬
1973年實際總價 261,793 282,687 701,645加1,803 for F-105G conversion
每小時飛行油料費 1,020 1,020
每小時飛行維修費 718 809 808

服役史

F-105B在1958年5月27日進入美國空軍的戰術航空司令部轄下335戰術戰機分隊服役。跟其他先進戰機一樣F-105初期服役期間航電系統和MA-8火控系統一直出現諸多故障;平均每飛一小時需要150小時維修。許多問題在後續的最佳化專案中才修正。所以1960年時許多F-105B面對備料零件不足的窘境。

1964, F-105B被分發到美國國民兵後備前線工作由F-105D取代該機有更先進NASARR R-14A雷達和AN/ASG-19全天候火控系統。R-14A雷達還有地形追蹤能力。F-105D服役於1960年的335th聯隊。用於在歐洲對抗蘇聯, F-105D也在西德和日本的的NATO基地部署且裝備戰術核彈。跟F-105B一樣, F-105D不久也開始出現維修問題和機械故障。本機原始的小名雷公也被調侃成墜機的巨響。另一種說法是「雷公」一詞源自「mud-moving」行動中投彈爆炸後的巨大響聲。整個F-105機群於1961年10月停飛並於次年6月再次停飛。許多問題都在生產進行時得到了解決;到了1964年,早期型的F-105D被升級到「Look Alike」標準,但發動機停車和燃料系統的問題直到1967年才得到解決。

同時美國逐漸改變F-105最初設計用途的核武轟炸機觀念。 Look Alike升級案在機上增加了16個750 pound(340 kg)炸彈掛架和中線油箱掛架以及發射AGM-12犢牛對地飛彈的能力1961六月,一架F-105D於測試中投下7 tons(15,430 lb)常規炸彈—創下單座機投下最重炸彈紀錄,比二戰中許多四發動機轟炸機例如B-17B-24載彈量還高三倍,但是雷公唯一不足之處就是需要空中加油才能長程轟炸事實上有一架F-105D就被取名曼菲斯美女II號來自著名的一架二戰B-17曼菲斯美女號。

越戰

雖然早期服役時故障頻傳,雷公還是成為越戰中主力攻擊機。它比南越用的F-100能搭載更多炸彈飛更遠。也導致了後來的F-105D野鼬改裝型問世,第一架F-105D在1964/8/14的實戰任務就是攻擊一座Plaine des Jarres的地對空飛彈陣地。本任務由來自駐日美軍橫田空軍基地36戰術機聯隊的6441戰機中隊調至泰國後進行第一架戰損的雷公也出現在本任務(飛行員跳傘成功)。而第一次突擊任務是在1965年1月13日轟炸寮國Ben Ken大橋,為後續1965年3月1日的滾雷行動開路,之後大量F-105D調派在泰國Khorat基地和Takhli基地。1967年8月2日來自335和338戰機聯隊的F-105D又對保羅大橋進行了多次成功突襲。剛開始部署越南的F-105都是金屬色外皮,但是很快就改塗成雙色綠叢林迷彩進行偽裝。

在北越典型的作戰任務中,F105在翼下攜帶2個450加侖(美制)的副油箱,機身的彈倉中攜帶390加侖(美制)的副油箱,同時攜帶5顆454公斤炸彈(1,000 磅)或者6顆340公斤(750 磅)炸彈,並且需要接受空中加油才能到1,125 公里(700 英里)以外的河內執行任務。此時的雷公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戰術應對重重設防的河內上空,這樣的到河內以北飛個來回在當時稱作是Thud Ridge

儘管山脊成為了躲避北越雷達和地對空導彈的屏障,但高射炮以及山谷南部盡頭的米格機機場讓F-105不能隨心所欲的利用掩護。而雷電山脊「(Thud Ridge)」(同時這也是Jack Broughton的一本關於F-105的書的名字)這個名字源自山脊在F-105的任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退役

越戰後雷公很快就退役。總共只建造833架,但是到越戰結束後已經損失50%,加上越戰經驗讓F-105的缺陷浮現,美軍不認為該機有前瞻性可以長期服役,少數留下來在1970到80年代的後備空軍和國民兵使用,但是多數機體在1970年代中就已經超過服役年限. F-105最後在1984/2/25舉行官方全退役典禮並且全部被F-4幽靈式取代。不論如何,雷公在美軍第二代戰機中還是有最長的服役期,因為在1970年代中期壽命到限後,還使用了將近10年。

1964年,軍方對F-105B進行了特殊改裝,火神機炮被壓艙物取代,同時為了特技飛行的需要,機身和機翼的一部分被加固,並加裝了煙霧發生器,開始了在雷鳥飛行表演隊(USAF Thunderbirds)的短暫飛行,但僅六次表演之後,由於機身結構承受過載過大而發生了一次重大事故,表演飛機不得不又換回F-100超級軍刀式戰機。

參考文獻

  1. 核武,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