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Let It Be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Let It Be

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中文名:順其自然

外文名:Let It Be

專輯語言:英語

專輯歌手:The Beatles

專輯時長:35分16秒

曲目數量:12 首

音樂風格:搖滾

唱片公司:Apple Records

發行日期:1970年5月8日

製作人:菲爾·斯佩克特


《Let it Be》是英國搖滾樂隊The Beatles的第12張也是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由菲爾·斯佩克特擔任製作人,共收錄12首歌曲,於1970年5月8日發行 。

1971年3月,專輯收錄曲《Let It Be》獲得第13屆格萊美獎「年度製作」獎提名。2003年,該專輯在《滾石》雜誌發布的「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中位列第86位 。[1]

創作背景

1968年,保羅·麥卡特尼在創作歌曲《Let It Be》的時候,已是The Beatles即將解散之際。樂隊也因為多年沒有現場演奏,失去了默契與凝聚力。這時保羅想起來母親曾說過的一句話:「讓一切都隨其自然(Let it be)」 ,深感絕望的他最初只是想記錄他們的彩排和紀錄片的內容,卻最終以此為靈感創作了該曲。保羅認為創作該曲幫他渡過了一段人生中的黑暗時光 。

1969年1月,The Beatles開始為專輯《Let It Be》(原名《Get Back》)的製作過程拍攝紀錄片,他們在蘋果公司大樓的屋頂進行了最後一場公開演出,表演了三首專輯中的新曲 。同年夏天,他們開始錄製最後一張專輯《Abbey Road》,當時《Let It Be》的大部分收錄的作品在已經錄製完畢,但樂隊成員對專輯錄製的效果感到不滿意而因此擱置發表 。

1970年1月3日,部分樂隊成員共同錄製了最後一首新歌——喬治·哈里森的《I Me Mine》。1970年3月,約翰·列儂挑選的財務顧問艾倫·克萊恩把《Get Back》的帶子交給美國製作人菲爾·斯佩克特,請他完成《Let It Be》的最後工作。菲爾·斯佩克特的處理大大違背了保羅·麥卡特尼的初衷。他尤其不滿其在《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中加了50名藝人,保羅·麥卡特尼想阻止該版本專輯的發行,卻無能為力,這成為了他離開樂隊的原因之一 。

1970年5月8日,在The Beatles最終不得不以解散告終後,該專輯使用《Let It Be》為名正式發行,成為樂隊發行時間上最晚的一張,曲目與《Get Back》相比有所刪減,順序亦有所變動。[2]

專輯曲目

1《Two of Us

2《Dig a Pony》

3《Across the Universe》

4《I Me Mine

5《Dig It

6《Let It Be

7《Maggie Mae》

8《I've Got a Feeling》

9《One After 909

10《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11《For You Blue

12《Get Back[3]

專輯鑑賞

《Let It Be》雖然僅僅是The Beatles樂隊矛盾激化後的產物,卻依然優秀,堪稱是一張偉大的專輯。也有人認為該專輯是樂隊在內部矛盾重重的情況下,非常低效錄製出來的專輯,本身並不能代表The Beatles樂隊的真正水平,特別是與樂隊最後一次錄製的專輯《Abbey Road》相比較,更是突顯不足。相比於1969年錄製的原始版本,該專輯在製作人菲爾·斯佩克特的重新加工下,單曲混錄的非常出色。

專輯同名曲《Let It Be》是The Beatles樂隊解散時成員們的心態寫照,該曲表現了一種坦然的人生處世態度,也許生命的意義只在於過程,至於結果就只能順其自然了。《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在令人厭煩的弦樂和荒謬的和聲渲染下,突出了保羅·麥卡特尼人聲的無精打采。《Across the Universe》就像《Julia》一樣,有着新穎的旋律和溫柔真誠的人聲,給人以夢幻、孩子氣的感覺。[4]

獲獎記錄

1971年 第13屆格萊美獎 年度製作 《Let It Be》 提名

1971年 第13屆格萊美獎 最佳當代合唱 《Let It Be》 提名

視頻

披頭士的《Let It Be》送給克洛普:搖滾不息,紅軍不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