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1卡賓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1卡賓槍(M1 Carbine)是美國在二戰及朝鮮戰爭的制式輕型半自動卡賓槍,有多種衍生型,是二戰中美國使用最廣泛的武器之一。

歷史

1938年,美國陸軍要求為軍官、軍士、車組成員、機槍手、通訊兵及其他不便攜帶全尺寸步槍的士兵,配備一種介乎於步槍與手槍之間的重量不超過2.5千克的輕型步槍,作為輕型自衛武器用以取代手槍和衝鋒鎗。1940年美國軍方批准展開研製計劃,由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設計的樣槍以及彈藥被美軍選中,1941年定型,命名為M1卡賓槍,並於1942年進入現役裝備部隊。直到二戰結束,M1卡賓槍共生產了超過六百萬支,這個數字超過了M1加蘭德步槍的產量。M1卡賓槍,主要被二戰時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1]

在太平洋戰場,M1卡賓槍因體積小,重量輕,火力較強而受到不經常與敵軍直接作戰的士兵或游擊隊員的好評。但日常與敵軍作戰的前線士兵(特別是在菲律賓作戰的士兵)發現該槍的穿透力及停止作用均不足。雖然M1卡賓槍使用的.30卡賓槍彈可以輕鬆穿透鋼盔以及當時日軍所使用的護甲,但是敵軍在中彈甚至多次中彈後仍未喪失戰鬥力的記錄多次出現在美軍各方戰後報告(after-action reports)中。

起初,M1卡賓槍原打算具有全自動射擊的能力,但由於新型卡賓槍需要快速生產,該性能遂被取消。但在戰爭中,為應對德軍廣泛採用的全自動武器,諸如StG44突擊步槍,美軍於1944年10月採用M2卡賓槍與30發彈匣[2]。M2卡賓槍在全自動模式下射速可以達到850至900發/分鐘。雖然M2卡賓槍在戰爭尾聲(1945年4月)才開始生產,但美國軍械署分發了M1/2卡賓槍轉換部件套裝,士兵可用該工具在前線將M1卡賓槍改裝而使其可全自動射擊。這些改裝的M1/2卡賓槍在二戰尾聲時得到了有限使用。

在朝鮮戰爭中,出現很多抱怨指稱卡賓槍彈無法阻止身着厚重衣物或裝備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甚至是在近距離以及多次命中的情況下(但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30卡賓彈無法擊穿厚重衣物)。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陸戰隊員亦報告有卡賓槍彈無法阻止敵軍士兵的情況,部分單位甚至對卡賓槍射手下達作戰規定,要求其瞄準頭部射擊。志願軍中使用美軍裝備的步兵也因相同的原因而厭惡該型卡賓槍,繳獲的M1/M2型卡賓槍一般裝備傳令員和迫擊炮組員。儘管毀譽參半,但是M2卡賓槍因其火力而常常成為美軍在朝鮮戰場夜間巡邏時的首選武器。士兵們經常會將兩到三個彈匣用膠帶固定在一起以提高換彈速度,即彈匣並聯。(這一方式一般被稱作 "Jungle Style")

越戰期間,南越接收了至少793,994支M1與M2型卡賓槍,這些卡賓槍在越戰期間得到了廣泛使用。 戰爭期間越共曾繳獲該型卡賓槍,並將槍管或槍托鋸短以方便使用。雖然卡賓槍較輕的重量和較高的射速使得其適合身材相對較小的亞洲人使用,但是因為缺乏動能及穿透力使得這些卡賓槍無法與AK47自動步槍相比較。

視頻

M1卡賓槍 相關視頻

美國M1卡賓槍高清解析
1943年的M1卡賓槍,時隔幾十年保存還很完好,靶場射擊評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