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3中型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3中型坦克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款坦克。在英國服役時,原裝採用帶車長指揮圓頂炮塔的M3坦克,被英軍稱作「李將軍式」(簡稱李式,M3 Lee),源自南軍將軍—羅伯特·李。英軍早期採購的是拆除指揮圓頂並採用新炮塔的「格蘭特將軍式」(簡稱格蘭特式,M3 Grant),源自北軍中的著名將領—尤利塞斯·S·格蘭特。注意美軍只稱其為M3中型坦克,沒有使用「李」或「格蘭特」的稱號[1]

開發及設計

美軍在1939年二戰爆發時編制有400輛坦克,絕大多數是M2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只有18輛M2中型坦克。美國在1939年時坦克工業是極為貧弱,不只是坦克開發因預算不足牛步化,且美國陸軍也沒有完整的教範與戰術思想去指導兵工單位開發坦克的方向,因為研發單位只能從其它國家的設計去摸索新型坦克設計。而歐洲戰場德國主戰坦克的主炮口徑已經有75毫米,美軍認知到這個國際主流趨勢,意識到M2的37毫米主炮在中型坦克級別中無法承擔重任,所以美軍很快定調了未來的坦克主炮級距,並希望能儘快地研發出可運用75毫米坦克炮的中型坦克。

於是,在1940年7月開展了新型中型坦克的開發。由於美國軍工研發單位沒有研發過可承受75毫米火炮規格的炮塔,要儘快完成研發,可靠一點的方式就是把重型火炮設在車身上減少結構問題,類似設計在B1重型坦克已有運用。美國坦克工程師利用M2中型坦克的車體塞入75毫米主炮,並保留引擎傳動系統與可靠的垂直渦形彈簧懸掛系統減少開發時程,也重新設計裝甲提高防禦力。

M3中型坦克與M2中型坦克一樣,採用萊特公司汽油引擎,安裝於車身後方,動力經傳動軸接駁至車身前方駕駛席的變速箱。一門75毫米M2坦克炮安裝在寬大車身的右方(後期換裝炮管較長的M3坦克炮),由一名炮手及一名裝填手操作。該火炮衍生自法國75毫米榴彈炮,後來也有安裝在M4謝爾曼坦克上。

駕駛席的左邊安裝兩挺固定機槍。在駕駛席之後,安有一雙人炮塔。車長及一名炮手負責使用炮塔內的一門由37毫米M3反坦克炮衍生出的M5或M6坦克炮,及一挺同軸機槍。車長擁有一個帶機槍的指揮圓頂用於觀察。由於車內武器眾多,所以乘員足足有7人(格蘭特式為6人),比各國同期坦克要多。

M3中型坦克由於使用星型引擎及傳動軸,車身高大。因此車內空間也較充足。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車體各側面的投影面積較大,容易被發現並瞄定。而且安裝在車身的75毫米火炮射擊範圍有限,可全方位射擊的37毫米炮又威力不足。

1941年3月,M3中型坦克原型出廠,1941年7月加入英國軍方意見的格蘭特坦克開始量產。英國版本的格蘭特坦克除了有更厚的裝甲,同時也取消了無線電兵編制,因此車組減少成6人;美國版本後期型也參考了英國作法,將無線電任務由駕駛負擔,車組也比照英國減編。M3中型坦克由於是種應急性量產版本,設計上仍有諸多缺點,使它很快地就從前線退出,由生產速度快,性能尚佳的M4謝爾曼坦克[2]所取代。

視頻

M3中型坦克 相關視頻

兩座炮塔的坦克你見過嗎?見識下二戰的M3中型坦克
細看軍迷們專屬的二戰M3中型坦克 一個字「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