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26戰鬥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26戰鬥機美國陸軍航空隊所使用的第一款單翼戰鬥機,也是波音公司二戰前所量產之最後款戰鬥機[1]

歷史

1931年9月,波音飛機公司因應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要求,提出一款單翼戰鬥機的設計案,公司代號波音248型。波音248選擇了普惠R-1340發動機,設計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單翼、開敞式駕駛艙、固定式起落架,機翼強度以鋼纜確保。美國陸航接受了這個方案,同年12月雙方簽下訂購3架原型機的合約,由美軍提供發動機與飛行儀表,波音打造機身,並負擔初期測試經費。

1932年1月第一架原型機開始建造,1932年3月完成,並且於3月20日在懷特基地進行第一次試飛。測試在3,050米高度締造時速365公里的性能,這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性能。1932年底測試完成

1933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與波音簽約購買111架改進設計的量產型:波音266,正是編號P-26A,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一架單翼,全金屬結構的戰鬥機。稍後訂單增加25架,最終美軍採購了136架。增購的25架更換了引擎,最初生產的2架稱為P-26,使用噴射注油設計的R-1340-33發動機。後續量產的則換回無噴射注油型號的引擎,為P-26C,兩款的飛行表現是在1,800米高度時具備時速378公里。第一架量產的P-26A在1933年底交機,最後一架P-26C於1936年6月完成[2]

生產次型

  • P-26A

P-26A為主要的量產版本,量產了111架。

  • P-26B

P-26B與P-26A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改用R-1340-33發動機與噴射注油裝置。這一套噴射注油裝置起初有許多問題,因此一共只有生產兩架。

  • P-26C

P-26C仍然使用R-1340-33發動機,但是初期將噴射注油裝置改為R-1340-27的化油器。稍後這一批中的17架改為與P-26B相同的噴射注油裝置。

  • 波音281

281型是波音為了外銷而修改的P-26,規格上與P-26B相同改換R-1340-27發動機,同時簡化部分軍用設備,包括拆除空用無線電機,以致外觀上並無天線杆。主翼也增加了手搖襟翼,降低了飛機的最低着陸速度至時速117公里(初期版本為132公里),此外,輪胎也改用低壓的固特異產品,以便在未經過整理的跑道上操作。第一架原型機於1934年8月試飛,僅中華民國西班牙採購此機種,共生產12架(中華民國11架、西班牙1架)。

視頻

P-26戰鬥機 相關視頻

波音飛機製造和組裝的過程
53個國家停飛了波音,5萬美國空姐拒絕登機,266億化為空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