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史家 (重新導向自 史學家) (章節 美籍華人歷史學家)
    史學家也稱歷史家、史學家、史家( historian ),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史料的研究者。人們研究歷史必須倚靠前人所留下的記錄。歷史學家會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和這些事件記錄的真確性,並將他們的研究記錄下來。歷史學家
    5 KB (980 個字) - 2022年8月5日 (五) 08:33
  • 歐陽修 (分類 歷史學家)
    歐陽修( Ouyang Xiu , 西元1007年-西元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喜收集金石文字,編
    10 KB (2,200 個字) - 2022年11月3日 (四) 18:46
  • 班固 (分類 歷史學家)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東漢時人,生於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 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薰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
    6 KB (1,210 個字) - 2020年4月25日 (六) 12:57
  • 林徽因 (分類 歷史學家)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她是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她也是民國初年女子地位提升的代表人物之一。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親林長民畢業於
    8 KB (1,560 個字) - 2023年5月16日 (二) 20:47
  •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於宋仁宗康定二年,卒於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著名史學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鑒》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鑒》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
    615位元組 (147 個字) - 2020年6月19日 (五) 01:00
  • 趙翼 (分類 歷史學家)
    趙翼(英語: Zhao Yi )(1727年-1814年)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
    10 KB (2,625 個字) - 2022年8月27日 (六) 09:51
  • 界的歷史學家至今對於「何謂歷史」與「何謂歷史學」等直接關係到其生存命脈的議題,都沒有相同的共識,所以歷史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內容與研究主題,一直沒有辦法與其他學科被明確地界定。而「歷史學」之成為學科,則與近代西方「學科化」的風潮所影響,在研究的過程中則無可避免與其他「學科」有關。故此,一個歷史學家可能同
    4 KB (948 個字) - 2022年8月5日 (五) 08:34
  • 陸心源 (分類 歷史學家)
    陸心源(1838年-1894年),字剛甫、剛父,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曾為咸豐九年舉人,官至福建鹽運使。為清代著名金石學家、藏書家,有《穰梨館過眼錄》等著作存世。 早年師從萬青藜、吳式芳、張錫庚,其學遠蹤鄭玄、許慎,近步顧炎武,常與同郡姚宗誠等六人切磋學問,時稱「
    3 KB (716 個字) - 2019年2月13日 (三) 11:39
  • 司馬光 (分類 歷史學家)
    司馬光(英語: Sima Guang ),(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歲。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
    14 KB (3,386 個字) - 2022年8月20日 (六) 09:50
  • 李延壽 (分類 歷史學家)
    李延壽(生卒不詳),字邏齡,唐朝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祖籍隴西(今甘肅臨洮),史學家。 唐太宗貞觀年間,,任太子典膳丞、崇文館學士、符璽郎兼修國史。參與修撰《晉書》、《隋書》,另有《太宗政典》。後繼承其父未成之編年體南北朝通史,歷經16年,編《南史》、《北史》共180卷以及《太宗政典》(已佚)。《新
    3 KB (641 個字) - 2019年9月11日 (三) 14:58
  • 史料即可據以研究或討論歷史的東西。史料的形式和分類非常廣泛,也沒有一定的形式,某事物是否為史料、或其史料價值高低,通常必須由歷史學家依其專業知識自行判斷。 史料的分類方法很多,較常見的區分方式有以原始程度、和以史料形式區分兩種。如以原始程度區分,可分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如以史料形式區分,則可分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
    4 KB (1,037 個字) - 2019年10月10日 (四) 09:44
  • 黃宗羲 (分類 歷史學家)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教育學家。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及釋道等有獨到見解,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的美稱。 反對科舉制度,認為學校既是培養人才的場所,也是各級政府的監督機構,依據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學、小學和書院構成的學校體系,教學內容注
    11 KB (2,855 個字) - 2019年11月10日 (日) 17:14
  • 深夜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司馬光的作品之一。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
    4 KB (806 個字) - 2021年12月26日 (日) 08:59
  • 中由政府所編修的官修史書往往主張統治的正統性,具有政治目的。 史書編者須收集史料來編著史書,但未必一定從原始史料取材,也會根據二手史料編纂史書。歷史學家收集史料後,再進行比較、批判,作出適當取捨,然後編寫成書。然而,史書內容不能由編者任意想像、虛構。以史料為藍本再進行想像寫成的作品稱為歷史文學,不屬
    3 KB (514 個字) - 2020年5月14日 (四) 14:46
  • 《古詩》出自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律。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 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陸游自幼就受到愛國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殲臣秦檜而被除名。孝宗時,被賜給進
    5 KB (1,193 個字) - 2022年5月13日 (五) 12:49
  • 顏師古 (分類 歷史學家)
    顏師古(581年-645年),字籀,其先瑯邪臨沂人。齊黃門侍郎顏之推之孫,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唐代經學家、歷史學家。 顏師古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於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其在隋朝時為安養尉,唐初任朝散大夫、中書舍人,唐太宗時任中書侍郎、秘書少監,晚年為弘文館學士。
    1 KB (320 個字) - 2020年2月25日 (二) 14:43
  • 唐德剛 (分類 歷史學家)
    唐德剛(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男,美籍華人學者,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1920年生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西鄉山南館唐老圩,就讀於舒城中學。 1939年,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歷史學系;194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44年,在安徽學院史地系講授《西洋通史》。
    896位元組 (220 個字) - 2020年9月25日 (五) 10:34
  • 裴駰 (分類 南北朝歷史學家)
    裴駰,字龍駒,南朝劉宋時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著名史學家裴松之之子,官至南中郎外兵參軍。 著有《史記集解》八十卷,為舊注《史記》三大家之一。與其父裴松之及其孫裴子野合稱「史學三裴」。 唐代史學評論家劉知幾稱他:「開導後學,發明先義,古今傳授,是曰儒宗」。 《宋書·裴松之傳》 《南史·裴松之傳》
    946位元組 (146 個字) - 2018年12月5日 (三) 09:41
  • 史記 (司馬遷著紀傳體歷史著作)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
    1 KB (365 個字) - 2020年5月7日 (四) 14:54
  • 陳寅恪 (分類 歷史學家)
    陳寅恪(1890年--1969年)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江西義寧(今修水)人,1890年生於湖南長沙。其父陳三立為著名詩人,維新四公子之一,曾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席。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曾師從國學大師王伯沆。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廣泛閱讀經、史、哲學典籍。 1902
    6 KB (1,422 個字) - 2023年8月11日 (五) 14:50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