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嵩山

增加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嵩山1.gif||有框|右|<big>嵩山</big>[http://h2.bytravel.cn/www/2/head/2306.gif 原图链接][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2/shan.html 来自登封旅游 的图片]]]
'''嵩山'''古名又称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中部,属 [[ 伏牛山 ]] 系,地处 [[ 登封市 ]] 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高达1512米,峻极峰海拔1491米,古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中岳嵩山无论从自然地质还是文化遗存上,都堪称五岳之尊、万山之祖<ref>[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350c3d9c257f34.htm 嵩山该如何申遗?],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3期 作者: 薛玳瑗</ref>。
1982年,嵩山被中国[[国务院]]列为 [[ 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2004年2月13日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地学部评选为“ [[ 世界地质公园 ]] ”。2007年5月8日,[[嵩山]] 少林景区 ]] 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嵩山是儒释道共处的圣地之一,不仅是中国道教圣地,汉传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新儒教的诞生地。
==地理环境==
====太室山巅“睡女娲”====
[[ 淮南子·览冥篇 ]] 》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同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况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那么女娲为何要补天呢?《 [[ 论衡·谈天篇 ]] 》中是这样记述的:“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 [[ 女娲 ]] 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此久远之文,世间之言也。”
====九龙圣母的传说====
塔林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脚下,是自唐朝以来历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已经建成250多座,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大多有雕刻和题记,反应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
作为少林寺的组成部分,还有达摩当年面壁处的[[初祖庵]]、[[慧可]]的二祖庵。初祖庵在少林寺塔院北之山巅上,今存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 )所建大殿,阔进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1983年曾落架按原貌重修。二祖庵在少林寺对面的钵盂峰顶,今存硬山式小殿,唐、元、明塔各一座,清碑数通。
===观星台===
嵩山 [[ 观星台 ]] ,即告成观星台,大约建于1276年,设计者是元代著名科学家 [[ 郭守敬]]<ref>[https://dili.chazidian.com/s13777/ 元代科学家 郭守敬],查字典地理网,2016-11-24 </ref>。嵩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摇篮。唐代僧人一行在会善寺编修了《 [[ 大衍历 ]] 》。当时像登封观星台这样的建筑在全国有27处,而历经数百年沧桑,登封观星台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座。此观星台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授时历 ]] 》:嵩山观星台的设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此可以昼测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确时刻,实行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9分12秒,与科学仪器的测定仅相差26秒,与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分秒不差。但我们的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余年。
===将军柏===
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嵩山碑刻,作品多达2000余件,[[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历代的大书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宝。
嵩山最大的碑刻为现存于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此碑为[[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米,宽2.04米,厚1.03米。此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碑制宏伟,结构紧凑。碑首分三层,上层为双狮戏珠,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起着平衡碑顶重心的作用,使碑身牢固稳当。碑首的中层比上、下层和碑身都要宽大,四面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从上往下逐渐收缩,略带弧形,上面是祥云浮雕;碑首的第三层上下平直,正面中间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有双龙飞舞浮雕,两侧是麒麟浮雕。碑身刻《 [[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 ]] 》,隶书25行,每行53字。碑阴刻有[[宋熙宁]]辛亥[[张琬]]等名家题名,[[欧阳永叔]]和游人的题记则撰于碑的背面和两侧。碑座为长方形,四面刻有石,前后各三个,两侧各两个,共十个。每个内有一尊浮雕武士像,一手高举扬舞,一手抓住动物,有鱼,有蟾,有蛇,各像不一,但都鼓目凸腹,开档丁字步,或作对阵欲斗姿势。这座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中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唐碑。
==历史记载==
清代史学家[[顾祖禹]]在《 [[ 读史方舆纪要 ]] 》中记载: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窿然特起,形方气厚,故曰嵩高。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晋国[[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又楚椒举(即武举,[[伍子胥]]的祖父)曰:[[周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阳,遣使祠嵩高。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祭[[嵩高]]。永平中,择嵩山形胜地,北魏[[宣武帝]]元恪立闲居寺。北魏[[孝明帝]]元诩神龟二年(公元519年),胡太后游嵩高。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元修狩于嵩高。
永淳初, [[ 唐高宗 ]] 于山南作[[奉天宫]]。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封嵩高为神岳,禅少室。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幸嵩山。次年(公元700年),武则天复幸嵩山。
宋嘉定八年(1215年),[[蒙古]]攻金潼关,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趣[[汝州]],遇山涧,辄以铁枪相连,锁接为桥以渡,遂趣汴京,金人大震。
<center>尧舜禹的传说</center>
 
<center>{{#iDisplay:p0779xhvao7|650|480|qq}}</center>
<center>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著名的少林寺在此地</center>
<center>{{#iDisplay:c090952gz2b|650|480|qq}}</center>
<center>{{#iDisplay:c090952gz2b|650|480|qq}}</center>
<center>嵩山景区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y0145byeuw6|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249,3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