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口

增加 6 位元組, 4 年前
歷史
== 歷史 ==
漢代,海口屬珠崖郡玳瑁縣地 ,隋代以後為瓊山縣地。唐朝設白沙津,為瓊州城(府城鎮)外灘,設有古渡驛站,為當時瓊州與雷州海渡和貿易的港口。南宋時海口浦,範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街道與海口市區。之後「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隋代以後為瓊山縣地。 朝設 置番營(1271 白沙津,為瓊州城(府城鎮 外灘 年明朝 置守御千戶所(1368),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5)開始築城 有古渡驛站 按兵制「海口浦」改建制 當時瓊州與雷州 渡和貿易的港 所或(海口區);相傳今海口市的得勝沙路一帶,古稱「外沙」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
</div>
 
南宋時海口浦,範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街道與海口市區。之後「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元朝設置番營(1271)年,明朝設置守御千戶所(1368),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5)開始築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制為海口所或(海口區);相傳今海口市的得勝沙路一帶,古稱「外沙」。
道光二十九年(1849)遭外寇入犯,激烈戰鬥後,最後得勝外寇於外沙,得名「得勝沙」。清朝咸豐年間根據《天津條約》規定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清光緒元年(1875年)設置海口海關,對外貿易開始形成與發展。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