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海口

增加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唐朝設白沙津,為瓊州城(府城鎮)外灘,設有古渡驛站,為當時瓊州與雷州海渡和貿易的港口。
 
南宋時海口浦,範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街道與海口市區。之後「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
</div>
 
南宋時海口浦,範圍包括今天的海甸街道與海口市區。之後「海口浦」便逐漸代替「白沙津」,成為海南渡海和物資進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元朝設置番營(1271)年,明朝設置守御千戶所(1368),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5)開始築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制為海口所或(海口區);相傳今海口市的得勝沙路一帶,古稱「外沙」。
海口位於海南省東北部。市境西鄰[[澄邁縣]],南界[[定安縣]],東接[[文昌市]],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雷州半島]]相對望。地處南渡江入海口濱海平原區,地勢平緩。南渡江自西南入境,折向北流貫市境,主城區位於入海口西岸。上新世末,海島北部地殼上升,其中也有幾次火山噴發;中全新世以後,北部和東北部地殼緩慢下降沉積。海口市位於瓊北新生代斷陷盆地中,由新生代瓊北斷陷盆地 與瓊東北隆起(東南部) 構成,位於區域性近東西向、近南北向、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的交接複合部位。地層主要屬新生代古近紀至第四紀的濱海相、海陸交互相地層。岩漿岩有零星出露的侵入岩和大面積廣布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
 
== 特色美食 ==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