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兜蘭

增加 19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開花季節'''<br>兜蘭花壽命長,有的可開放五十多天以上,並且四季都有開花的種類,在全年的季節里都可觀賞的到花景。<ref>[https://kknews.cc/home/boo5x2o.html 一年四季都開花,個性的色彩和花姿,請別叫它四季蘭] </ref><br>
'''形狀'''<br>兜蘭屬於蘭科兜蘭屬地生、半附生或附生草本,我們看到的「兜」實際上是花瓣的特化結構。據中國植物志描述:兜蘭的花葶從葉叢中長出,一般具單花,其花大而艷麗;兜蘭的花瓣形狀變化較大,呈現出匙形、長圓形至帶形等多種形狀,花瓣向兩側伸展或下垂;其呈現「兜」形狀的結構實際上是其唇瓣,「兜」的形狀一般為深囊狀、球形、橢圓形或倒盔狀;兜蘭的囊口一般較寬大,口的兩側有直立而呈耳狀且內折的側裂片,囊內一般有毛。不同類型兜蘭的花瓣具有不同的顏色,比如硬葉兜蘭的花瓣呈現粉紅色,杏黃兜蘭整個花朵為金黃色,這兩者都是極具有觀賞價值的珍貴蘭花品種;飄帶兜蘭也非常有意思,其唇瓣形似拖鞋,花瓣呈現飄帶狀,微風吹來左右搖擺,呈現出另類的美麗。<ref>[https://read01.com/gRg7mMd.html#.XjkddzIzY2w 兜蘭的「兜」和豬籠草的「籠」!]</ref>分布雲南全境的有紫紋兜蘭、同色兜蘭、帶葉兜蘭;雲南東南部共有兜蘭屬植物4種:亨利兜蘭、麻栗坡兜蘭、巨瓣兜蘭、紫毛兜蘭。貴州省有7種,小葉兜蘭、同色兜蘭、帶葉兜蘭、長瓣兜蘭、硬葉兜蘭、白花兜蘭、麻栗坡兜蘭,這些種類主要分布在貴州的南部和西南部與雲南廣西相連地區。廣西自治區有9種,紫紋兜蘭、白花兜蘭、長瓣兜蘭、硬葉兜蘭、同色兜蘭、帶葉兜蘭、小葉兜蘭、紫毛兜蘭、卷萼兜蘭,這些種類主要分布於北回歸線兩側的南亞熱帶區域內。西藏廣東省和海南島分別各有1種,秀麗兜蘭、紫紋兜蘭、卷萼兜蘭。<ref>[https://kknews.cc/news/5eqrj92.html 兜蘭株形娟秀、花形奇特,是高檔室內盆栽觀花植物] </ref><br>
[[File:兜蘭2.jpg|400px|缩略图|左|兜蘭[https://www.xuehua.us/2018/06/04/%E7%9B%86%E6%99%AF%E6%8B%96%E9%9E%8B%E5%85%B0%E7%9A%84%E6%A0%BD%E5%9F%B9%E6%8A%80%E6%9C%AF/zh-tw/ 照片來自]]]
'''生長環境'''<br>兜蘭多數為地生種,雜交品種較多,少數附生於岩石樹木上,植株矮小而花大奇特,最適宜盆栽,是世界上栽培最早最普及的蘭花之一,主要分佈亞洲熱帶和亞熱帶林下。兜蘭屬全世界現發現約有66種,中國國兜蘭屬植物已知的有18種,主要分佈於西南和華南地區。兜蘭屬陰性植物,兜蘭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怕強光暴晒。綠葉品種生長適溫為12~18℃,斑葉品種生長適溫為15~25℃,能忍受的最高溫度約30℃,越冬溫度應在10~15℃左右為宜。生長過程中,兜蘭對光線的要求不完全一樣。因此,管理上比較複雜。<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74217 兜蘭的鑑賞與養護管理]</ref>拖鞋蘭因其唇瓣演化成為袋狀或碗公狀,宛如鞋子前端而聞名,唇瓣袋狀是要,誘惑昆蟲進入袋內進行授粉行為,拖鞋蘭又稱為兜蘭或仙履蘭”,英文俗稱'''Lady's Slipper'''淑女拖鞋,植物學家用'''pedium'''來形容其袋狀唇瓣,'''pedium'''在希臘文是涼鞋意思,所以在拖鞋蘭屬名後面會有m一詞來表示屬於拖鞋蘭類,拖鞋蘭在分類學上屬於'''Cypripedioideae'''亞科。下有5個屬約165個品種,其介紹如下。<br>1. Cypripedium:“杓蘭屬”又稱喜普拖鞋蘭,此屬底下約58種,主要分佈在北半球,大部份歐洲、俄羅斯、中亞、中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中美洲等溫帶地區,少數長在美洲和亞洲的亞熱帶高山區,棲在高山涼爽地區,屬於耐寒性蘭花,喜普拖鞋蘭最大特徴是五屬中唯一有地下塊莖拖鞋蘭屬,葉片呈扇狀展開,如椰子的幼葉一般,葉片草質有皺摺,少數葉面平滑,會落葉,子房一室,原生地區的氣候經常會降至冰點以下,此屬花朵大,花色艷麗,但無法在台灣這種亞熱帶的低海拔地區生存。在台灣三千公尺左右高山上有四個品種,台灣蘭園也沒人栽培此屬,花巿也沒看到,因為此屬在台灣平地難生存。<br>2. '''Phragmipedium:'''南美拖鞋蘭,又譯作('''佛拉密拖鞋蘭屬'''、'''馬褂蘭屬'''),底下約有27個品種,主要分佈於中南美洲,從墨西哥到巴西和玻利維亞,高海拔地區(400~2200公尺)地生蘭,葉片寬度比芭菲爾拖鞋蘭('''Paphiopedilum''')窄,為對摺式呈V字形,葉片只有綠色沒有斑紋,花朵側瓣二邊狹而細長,就像八字形鬍子一樣,閩南語稱為「老公仔嘴鬚」是其特徵之一,花梗長約90公分以上,子房三室,分續花性與多花性,台灣有引進一些品種,此品種種植有難度,台灣蘭商有引進一些品種,在花巿販售,已經可以在平地栽種品種,不用專業環境,業餘可以栽種。<br>3. '''Selenipedium:'''新月兜蘭屬、西麗妮拖鞋蘭,其底下約有6個品種主要分布中南美洲熱帶低海拔地區,葉片呈扇形,植株高達3公尺,台灣沒有人種植此屬拖鞋蘭,因其植株太高,又棲地破壞,族群瀕危,屬於保育類植物。不適合作為園藝的商業品種。<br>4.'''Mexipedium''':墨西哥拖鞋蘭,原產於墨西哥,它發現較晚,其底下只有一種Mexipedium xerophyticum(原隸屬於南美拖鞋蘭屬),生長在約海拔320公尺懸崖上 ,蘭株較小,葉子小肥厚堅硬銀綠色,半直立,呈V字形,能抵抗較乾躁環境,生長緩慢,花瓣彎曲鐮刀形,唇瓣呈袋狀,花序多花分枝,細小白色,會依次逐朵開放。此品種屬於保育類蘭花,花巿難看到此種花。<br>5. Paphiopedilum:兜蘭屬、芭菲爾拖鞋蘭或亞洲拖鞋蘭屬,是5屬中最大的一屬,底下約80種和自然雜交種,主要來自自亞洲及大洋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較高海拔地區,由喜瑪拉雅山脈至巴布亞新畿內亞都有發現。為常綠性的地生蘭或半附生蘭,莖較短無假球莖,叢生,葉切面呈V字形,花朵會依次或同時開花,子房一室。拖鞋蘭園藝雜交品種甚多,以生活型態分類,多數為地生蘭、少數半附生岩石上;或可分為冷涼類或溫熱類。以外表分類可分為「斑葉溫暖型」和「綠葉冷涼型」,或可分為品花類或多花類。拖鞋蘭開花因不同品種,開花季節不同,但大多集中在春夏秋較多,對開花照顧,要對不同季節而有不同時節開花肥施用。<ref>[https://blog.xuite.net/chiehhao609/blog/582843034-%E8%98%AD%E8%8A%B1%E4%BA%8C%E4%B8%89%E4%BA%8B58%EF%BC%9A%E6%8B%96%E9%9E%8B%E8%98%AD%E5%9B%9B%E5%AD%A3%E7%85%A7%E9%A1%A7%E8%A6%81%E9%A0%98%28%E4%B8%80%29 蘭花二三事58:拖鞋蘭四季照顧要領(一)]</ref><br>
'''種植方法'''<br>'''種苗繁殖'''<br>  蘭科植物因種子僅發育至原球期階段,需藉由蘭菌共生才能進一步發育,再發芽生長,因此,自然繁殖的速度慢且數量少,所幸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透過種子無菌播種於人工培養基,並於培養室培養,得以大量繁殖種苗。經由自交或雜交有性繁殖,產生的後代種子,生長發育而得的種苗稱為實生苗,利用種子無菌播種繁殖所得的植株,個體間呈現不同的表現型,大都應用於雜交育種。無性繁殖係利用植物體細胞、組織或器官進行繁殖,所得到的種苗稱為分生苗,個體間有一致的表現型,多數應用於優良單株大量繁殖,供商業栽培生產所需。<br>'''實生苗繁殖'''<br>仙履蘭一族,與其他蘭屬比較,一直被認為是種子較難發芽的蘭科植物,數量較少,屬於較高價的蘭花,除由趣味者收集並在蘭展現身外,鮮少被用於其他商品用途,園藝上仍以趣味栽培為主。但在近年來之研究,已瞭解胚的發育及果莢成熟度與後續發芽之關係,並改進培養基無機鹽類組成分及培養方式等無菌播種技術,種子的發芽率已大獲改善。仙履蘭自交或雜交授粉,受精後莢果開始發育,授粉後約3個月,無菌播種發芽率最高,之後逐漸降低。採收未成熟莢果播種於適當培養基,播種後1-2個月暗培養,經繼代培養於生長培養基,再移至發根培養基,而後馴化出瓶定植於溫室,最快2-3年,最長也需7-8年之栽培才能開花,再選拔優良單株,供雜交育種親本或提供商業分生苗量產(圖1)。其中芭菲爾鞋蘭屬的斑葉單花品系('''Maudiae Type''')及綠葉單花的複合雜交品系('''Complex Type''')已朝向量產栽培。<br>'''分生苗繁殖'''仙履蘭傳統無性繁殖均以分株為主,雖能保存良好的遺傳性,但所需時間長且量少,因此,為達到大量繁殖之目的,組織培養已成為量產之必要管道。仙履蘭組織培養分生繁殖主要以原球體、莖頂、幼葉、莖段及小苗作為培植體,經癒合組織(callus)、擬原球莖體(protocorm-like bodies;PLBs)及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s)的增殖再生形成小苗。早期培育分生苗不易成功的主因在於仙履蘭為地生複莖蘭,土壤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植株易有內生菌感染,取得之植株消毒滅菌不易,即使消毒成功後培植體褐化率也高,未褐化的培植體芽體增殖倍率低且生長緩慢,因此分生苗商業產量受限,影響產業發展。所幸近年來克服消毒技術,並改善培養基組成分及切割培養等,漸漸使分生種苗得以量產,以應未來產業發展所需。  取成熟開花株葉腋下萌發的側芽(分蘖芽)或開花株上的花梗芽,經消毒後培養於誘導不定芽培養基,誘導不定芽再生,經繼代培養於小苗生長培養基,小苗再經切割處理,重複誘導不定芽再生,經繼代培養生長,如此經重複數次誘導不定芽再生及小苗生長,以3倍或以上的不定芽再生增殖量產分生苗,最後出瓶定植於溫室。透過此分生種苗繁殖技術可大量生產遺傳質相同的小苗(分生苗),小苗於溫室栽培生長、發育、植株成熟度、開花特性及開花期一致(圖2),可達到商業量產仙履蘭盆花及切花。<br>'''結語'''<br>仙履蘭的花朵造型特殊,花型、花色變化多端,有單花及多花,有清純的淡色系,亦有華麗的深色系,花期持久,有耐熱也有耐寒的品系,除少數品種外,花梗亦具有一定的長度,除供盆花組合外,亦可作為切花使用。目前仙履蘭產業透過雜交育種生產實生苗販售,而實生苗個體間遺傳質不同,造成小苗生長、發育、植株成熟度、開花性狀及開花期等特性不一致,亦無法調節花期,是以無法生產一致且相同的盆花。近年來仙履蘭分生種苗量產技術已逐漸成熟,藉此可大量生產遺傳質相同的小苗(分生苗),短期內也將更進一步研究仙履蘭的開花生理,以開發花期調節技術,達到周年生產盆花及切花之目的。<ref>[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5768&print=Y 仙履蘭種苗繁殖技術簡介]</ref><br>
5,4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