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廣仁

移除 1,10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明清人物信息框Infobox_Person| 姓名 name = 劉光第康有溥| 原名 image= | 圖片名稱caption= Liu Guangdi.jpg| 圖片大小 box_width= 200px170px| occupation= 圖片說明 學者| period = 19世纪| 最高職務 birth_name= 刑部主事| 國家 other_names = 康廣仁、康幼博、康 | 籍貫 Sex =男|birth_date=1867年|birth_place= {{QIN}}[[ 四川廣東]][[ 富顺县南海]]| 族裔 death_date=1898年9月28日|death_place={{QIN}}北京| nationality ={{QIN}}| residence = | 旗籍 party = | 字號 religion = 字德星,號裴村、別號古愚,原名光謙,號吉六| 諡號 spouse = | 出生日期 relatives = [[ 咸豐康有為]] 十一年(1861年)5月11日| 出生地點 education=私塾| past = [[ 四川浙江]]小吏、甲差、文闈差<br>辦《[[ 富顺县知新報]]| 逝世日期 = 》<br>創[[ 光緒大同譯書局]] 二十四年(1898年)| 逝世地點 = [[ 北京|京師西樵鄉]]學校<br>辦女學堂| work =[[ 菜市口戊戌變法]]| 墓葬 award =| 配偶 = 聘郭氏、張氏;娶張氏| 親屬 = 父劉宗準,母王氏;胞弟劉光華| 出身 = * 廩生 民籍* 光緒九年壬午科本省鄉試第十六名* 光緒九年癸未科會試中式第二百四名* 保和殿覆試二等第一百一名* 光緒九年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出身* 朝考第三等第十一名* 欽點主事,籤分刑部廣西司| 經歷 = | 著作 =*《介白堂诗文集》
}}
''' 劉光第康有溥'''({{bd|1861 1867 年|6月18日|1898年|9月28日|catIdx=Liu,刘光第K康有溥}}),字 德星 '''廣仁''' ,號 裴村、別 '''幼博''',又 古愚 '''大廣''' 原名光謙 [[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參與[[戊戌變法]],慈禧太后重奪權力後,因[[梁啟超]]帶病往[[北京]]應付官試,與他同行 號吉六 因而被捕 [[ 四川省譚嗣同]][[ 敘州府楊銳]][[ 富順縣林旭]] 南趙化鎮西街風景間處人。、[[劉光第]]、[[ 楊深秀]] 末維新變法人士 齊被斬 合稱[[戊戌六君子]] 之一
== 生平 官場== 刘光第祖籍認為[[ 福建省八股文]]有害人才的發展,因而每次應試都放棄作答,20歲後曾在[[ 汀州府]][[武平县浙江]] 當小吏,其後曾當保甲差、文闈差。在戊戌變法中,康廣仁勸其兄康有為:「八股已廢,力勸伯兄,宜速拂衣,雖多陳無益,且恐禍變生也……弟旦夕力言,新舊水火,大權在後 [[客家]]人 決無成功 四川富顺何必冒禍……」。又在致[[ 赵化镇何易中]] 的信中指 :「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弟私竊深憂之,故常謂但竭力廢八股,俾民智能開,則危崖上轉石,不患不能至地。今已如願,八股已廢,力勸伯兄宜速拂衣,雖多陳無益,且恐禍變 ,系清初湖广填四川客家后人第七代
[[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 變法失敗 同年五月 六君子下獄論死 著以[[主事]]分部学习<ref>《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 廣仁在獄 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光绪九年癸未五月。庚辰朔……吕炎律、刘尚伦、陈鸿绶、饶昌麟、蔡卿云、王永年、朱紫佐、陈咸庆、卢聿炳、陈阜嘉、李春元、黄传礼、张铭坤、方铸、陶福祖、孙传奭、胡治铨、陈日新、于耿光、徐定超、承荫、裕连、朱占科、张琯生、刘光第、谢化南、王 “言笑自若,高歌聲出 镕、徐谦、锡恩、刘子焕、来维礼、陈毓光、汪景星、左盛均、杨传书、尤兰芳、孙崇墉、顾厚焜、张嘉猷、汪如练、武朝勋、彭琨生、丁寿鹤、江昌燕、叶大烜、齐学瀛、刘家模、陈增玉、曹步云、汪汝纶、邓福初、李世祥、王荃、戚善勖、李浚、何息深、欧阳钧、杨履晋、雷祖迪、张九章、定成、陈槐林、任宗泰、赖清键、李瀛瑞、郝耀昂、章法护、谢辅濂、缪介臣、殷瑞生、程景明、窦渥之、张荀鹤、李秉瑞、梁莘、余连萼、刘保厚、李扬宗、李经野、周安、包宗经、孙宗纬、赵湘洲、聂兴圻、黎大钧、叶士荃、俱著以主事分部学习。</ref> 石” 任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他對[[ 保國會譚嗣同]] 。因參與維新變法,被[[慈禧太后]]處斬。《[[清史稿]]》有传。<ref>《清史稿·卷四六四》 刘光第,字裴村 “今八股已廢 四川富顺 。光绪九年进士 才將輩出 授刑部主事。治事精严 我輩死 因谳狱忤长官,遂退而闭户勤学,绝迹不诣署。家素贫,而性廉介,非旧交,虽礼馈弗受。独与杨锐善。通周官、礼及大小戴礼记。其应召也,亦以陈宝箴荐,然非其素志,将具疏辞,川人官京朝者力劝之。一日,召见,力陈时危民困,外患日迫,亟宜虚怀图治,上称善。惟时言路宏启,臣民奏事日数百计,光第竟日批答,签识可否,以待上裁。退语所亲曰:“吾终不任此,行当亟假归 中國強 !”未一月而祸作,光第自投狱。临刑,协办大学士刚毅监斩,光第诧曰:“未讯而诛,何哉?”令跪听旨,光第不可,曰:“祖制,虽盗贼,临刑呼冤,当复讯 吾辈纵不足惜,如国体何! 刚毅默不应,再询之,曰:“吾奉命监刑耳,他何知?”狱卒强之跪,光第崛立自如。杨锐呼曰:“裴村,跪!跪!遵旨而已。”乃跪就戮。著有介白堂诗文集。</ref>
康廣仁未直接參與變法,本無罪不當死,而慈禧以失康 《[[介白堂诗文集]]》存世 為、梁啟超故深憾外國,必欲得一人誅之,遂以廣仁充 多爱国伤感时事 廣仁竟從容赴死,與其兄其后風格迥異
== 其他學問==刘光第于变法前夕从*向美國传教士医生[[ 天津嘉約翰]] 经水路到福建,回武平湖杭村故里拜望刘氏宗亲,历时一 學西方醫術三 左右,系四川与福建刘氏在两百年之后互通往来第一次。其后从福建返京,参与变法,慷慨就义。京城四川父老收其尸,运回富顺县,埋葬于富顺县山中,后转葬于富顺县烈士陵园(位于富顺西湖旁五虎山上),有塑像。*[[篆書]]*認為作[[詩]]、[[ 刘光第墓駢文]] 现为[[ 四川省 物保护单位]] 。赵化镇现存光第中学。均無用,故沒有甚麼文章傳世
== 注释政績=={{reflist}}*在[[澳門]]辦《[[知新報]]》*在[[上海]]設[[大同譯書局]],譯[[日本]]書*在[[西樵鄉]]設一學校,教授西方知識*辦女學堂*1897年在[[上海]]與梁啟超、譚嗣同、[[汪康年]]創「[[不纏足會]]」 ==少年軼事==十六歲時,不喜歡[[帖括]],因此不喜歡學習,被父親和兄長責怪,便自薦當小孩的老師。別人以為他在玩,便試試他,找來八九名小孩做其弟子,上課時甚為莊重嚴肅,更自創學規,令頑皮驕橫的小孩都很聽話。其他人才知道他有辦事能力,便委託他負責不少家事。他令出必行,奴僕都很怕,因此沒有事辦不成。 康有溥將他居住的樓前的[[芭蕉]]鋤走,康有為斥責他不仁,康有溥說那芭蕉沒有用,只會煩擾人。 康有為叫康有溥檢查、整理閣上的舊書,康有溥竟將數代傳下的帖括一把火燒掉。康有為問他原因,他反問康有為是否這些區區的東西也不能放棄,並認為留下那些東西,那座樓就不會清淨。 以上各事,可見康有溥為人剛斷。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