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廣仁

增加 3,2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erson
| name =康有溥
|image=康廣仁1.jpg|缩略图|居中| caption=[http://n.sinaimg.cn/sinacn10/92/w301h591/20180906/6b5d-hitesuy9813349.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139874211_16df70ba300100dvlb.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看点]
|box_width=170px
|occupation= 學者
| Sex =男
|birth_date=1867年
|birth_place={{QIN}}[[廣東]][[南海]]
|death_date=1898年9月28日
|death_place={{QIN}} 北京| nationality ={{QIN}}
| residence =
| party =
| award =
}}
 
'''康有溥'''({{bd|1867年||1898年|9月28日|catIdx=K康有溥}}),字'''廣仁''',號'''幼博''',又號'''大廣''',[[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參與[[戊戌變法]],慈禧太后重奪權力後,因[[梁啟超]]帶病往[[北京]]應付官試,與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齊被斬,合稱[[戊戌六君子]]。
以上各事,可見康有溥為人剛斷。
 
==后世轶事==
 
康广仁死后尸首无人认领,16年后才入土为安
 
康广仁,名有溥,广东南海人,1867年生,1898年9月28日被杀。
 
康广仁父亲早亡,长兄如父,成长自须康有为扶持。他一向厌恶科举,考取功名自然是指望不上的。在他22岁时,当时在外游历的康有为给他写了一封信,提出两条道路任他选择:一是由康有为帮助,捐个小官来做;二是按他自己以往的想法,“专走香港洋务”——这指的大约是洋行大班一类的职业,康广仁学过一些英文。最后,他选择了前一条路,捐了个从九品的巡检,在杭州当差,但只做了一年就弃官而去。
 
康广仁临死面如土灰被人说窝囊,尸首无人认领,16年后才入土为安
 
之后,康广仁随兄长参与了一系列维新事业:创办广州的粤中不裹足会、上海的不缠足会、大同译书局和中国女学堂,还担任了澳门《知新报》的总理。1898年春,他从广东远道进京,起因是为了陪护病中的梁启超。梁启超痊愈之后,变法已渐渐展开,康有为这位大红大紫的名士,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白天讲学见客,门庭若市,夜晚则起草奏稿,发动舆论。于是,康广仁留在北京为兄长当起了秘书。其实,对康有为当时的活动,他是很有些看法的,觉得“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因此树敌过多。毕竟知兄莫若弟,这五个“太”字,确实戳中了康有为的软肋。他力劝康有为抽身而退,但根本无法说服兄长;想让康有为出使日本以便避祸,也是无果而终。最后,康有为在慈禧下逮捕令的前一天出京南下,康广仁却没有走。他居住的南海会馆(在米市胡同),出了巷口便是菜市口。
 
据那位老狱卒说,康广仁在狱中用头撞墙,大哭:“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申报》则报道,他临刑时“面色如灰土”。见惯了史书中视死如归的烈士,人们或许会觉得康广仁这样太过窝囊。但他毕竟不是谭嗣同,没有为变法而流血的觉悟,也没有想到,寂寂无名的自己会背上谋反的罪名。他最大的罪状,就是身为康有为的弟弟。幸好此时已不流行“株连九族”,屠刀还没有举到他在南海的亲眷头上。康有为编造了一个故事哄骗母亲,说康广仁逃到蒙古,出家避难,还不时伪造一封家书。
 
六君子殉难之后,由于康广仁在北京已无亲友,他的尸首一时无人收殓,直到天黑才由南海会馆的长班带走安葬。1900年,康有为的门徒梁尔煦秘密进京迁走遗骸。又过了16年,康广仁方才在江苏茅山入土为安。<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139874211_16df70ba300100dvlb.html 康广仁临死面如土灰被人说窝囊,尸首无人认领,16年后才入土为安], 新浪看点, 2018-09-16</ref>
 
==參考文獻==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