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霍冀

增加 3,6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霍冀1.jpg|缩略图|[http://s15.sinaimg.cn/mw690/4bbd8451gdc47a35ae58e&690 原图链接] 霍冀 明朝骑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2e8hb.html 来自新浪博客]]]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霍冀
'''霍冀'''({{bd|1516年||1575年||catIdx=H霍}}),[[表字|字]]'''尧封''',[[号]]'''思斋''',[[山西]][[孝义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甲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 生平简介== [[正德 (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月二十九日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三甲十二名[[进士]]<ref>{{Cite book|title=《皇明贡举考》卷五|last=(明)[[张朝瑞]]|first=|publisher=《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year=|isbn=|location=|pages=}}</ref><ref>{{Cite book|title=贡举志五种 上|last=鲁小俊,江俊伟著|first=|publisher=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year=2009|isbn=978-7-307-07043-1|location=|pages=}}</ref>。授[[永平府]][[推官]],擢广西道[[监察御史]],清戎两浙,巡按[[河南]],剿平土贼[[师尚诏]]。   陞[[大理寺]]丞,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宁夏巡抚|巡抚宁夏]],再改[[保定巡抚|抚保定]]。召还京,掌都察院事。奉命往山东治河,加兵部侍郎,总督陝西三边军务<ref>《[[明史]]》(卷193):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与同官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臣老矣,效忠无术,乞赐罢。”不许。俄加太子太保。贞吉以先朝禁军列三大营,营各有帅,今以一人总三营,权重难制。因极言其弊,请分五营,各统以大将,稍复祖宗之旧。帝善之,命兵部会廷臣议。尚书霍冀前与贞吉议不合,颇不然其言。廷臣亦多谓强兵在择将,不在变法。冀等乃上议三大营宜如故。惟以一人为总督,权太重,宜三营各设一大将,而罢总督,以文臣为总理。报可。</ref>。 [[隆庆 (明)|隆庆]]二年(1568年)晋[[兵部尚书]],参与[[明朝]]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枢营]]、[[神机营]])建构<ref>《[[明史]]》(志65):尚书霍冀言:“营制,世宗熟虑而后定,不宜更。惟大将不当专设,戎政不宜有印,请如贞吉言。”制曰“可”。于是三大营各设总兵一,副将二。其参佐等官,互有增损,各均为十人。而五军营兵,均配二营,营十枝,属二副将分统。以侯伯充总兵,寻改曰提督。又用三文臣,亦称提督。自设六提督后,各持意见,遇事旬月不决。给事中温纯言其弊,乃罢,仍设总督、协理二臣。</ref>。 [[隆庆 (明)|隆庆]]四年(1570年)乞归,[[万曆]]三年(1575年)三月二十六日卒,卒年六十。<ref>《孝义县志·人物事蹟卷一》页十一:霍冀,字尧封,明嘉靖进士。授永平府推官,擢广西道监察御史,清戎两浙,巡按河南,平土贼师尚诏。陞大理寺丞,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再抚保定,召还京,掌都察院事。时擅蓟云宣饷匮,廷议遣少司徒董之。冀上恤军、通商、转输、积贮四事,制可其议。寻命往抚山东治河,加兵部侍郎,总督陝西三边军务,延宁两镇皆著,有奇捷,上赉金帛,晋兵部尚书,后以议宪臣功罪及京营事宜,两忤辅臣意,乞归。历官三十年,位至上卿,与人温恭,而大体不渝。居官转旋不执滞其才力有过人者。年六十卒,赐祭葬,祀邑乡贤。</ref> === 家族 ===[[File:霍冀2.jpg|缩略图|左|[http://s6.sinaimg.cn/mw690/4bbd8451gdc47a46fc235&690 原图链接] 霍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84510102e8hb.html 来自新浪博客]]]
== 家族 ==
曾祖[[霍深]];祖父[[霍凤]];父[[霍文会]],母郭氏<ref>{{Cite book|title=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last=龚延明主编|first=|publisher=宁波出版社|year=2016|isbn=978-7-5526-2320-8|location=宁波|pages=|quote=《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进士登科录》}}</ref>。
配张氏,封夫人。子男四人,长钟瑜,国子生,次钟琦、钟珂、钟琳,孙男亦四人某某。 ===著作===
有《九边图说》。明末[[陈子龙]]在其所编之《皇明经世文编》中有一卷专门收录霍冀的著作。
 
==生平==
 
先授[[永平]]府推官,后擢监察御史,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在镇三年,戎事甚,烽警稀少。历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历任巡抚保定侍郎都御史,使山东尚书侍郎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尚书侍郎都御史巡抚、[[宁夏]]侍郎都御史寺卿户部侍郎,[[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左右寺丞,隆庆二年晋兵部尚书。
 
任内,因与阁老[[赵贞吉]]就营制问题不和,乞归,隆庆四年闲住,谢政归家,居几五年余,于万历乙亥三月二十六日卒,距其生正德丙子正月二十九日得寿六十。
 
有《[[九边图说]]》,明末民族英雄[[陈子龙]]编的《[[皇明惊世文编]]》有专门一卷收录霍冀著作。霍冀後人几百年来一直居住在孝义。
 
==关于霍冀的民间传说和现存文物==
 
===仁义巷===
 
现存于孝义市旧城楼东村。
 
霍冀当时是宣化坊(明朝孝义的区划)人,即解放前城内人,那是城内是一个整体,直到解放后实行互助组的时候才划分为若干村,霍冀的祖宅(中阳楼往南,县巷口往北,中段往东的一条巷子里)旋即被划分到今天的楼东村。
 
霍冀与人相处温厚谦和,为官处事灵活周全,官至上卿,出任尚书,执管兵部,权倾一时。族人与邻争地妄起纠纷,霍冀千里修书敦促避让,寄诗于家中:
 
“千里捎书为堵墙,再让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还在,何以不见秦始皇。”
 
霍家看到霍冀来书主动让出[[地基]]三尺,邻居感动亦让出地基三尺,两家所让地基形成一条街巷,取名“[[仁义巷]]”,至今仍存。这个传说和“[[六尺巷]]”的传说很相似。
 
===中阳楼===
 
孝义市旧城区现存的中阳楼也与霍冀有关。
 
传说当年,在任的县官为了尽快求得政绩,决定在他所辖的孝义县建造一座名为“中阳楼”的市楼,却不知道此楼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形象,所以整日为此劳神发愁,茶饭不思。霍冀当时还是一个正在[[私塾]]读书的小学生,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急匆匆地跑到县衙,对县官说他知道中阳楼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县官起初并不相信霍冀所说的话,认为是儿童的戏言,对霍冀也冷冷淡淡,不闻不问。
 
当霍冀用本地的庄稼秸秆编制成中阳楼的立体形象,让县官过目,县官大喜过望,见人就说霍冀是[[文曲星]]下凡。最终按照霍冀的设计修建了现在的人们看到的中阳楼。
 
===雷音寺===
 
相传霍冀少年时期很有文名,号称[[神童]],而且刻苦勤奋,因为家贫晚上为了读书在月光之下诵读。霍冀在读书期间,曾经许下一个愿,如果考中功名就在家乡建一所寺庙还原,后来果然高中[[进士]],于是就在孝义建了一座小雷音寺还愿,此寺现在还在孝义。
 
===霍冀墓===
 
其陵位于新庄村北,相传占地达3.33公顷。陵前有四柱三檐石雕牌坊。甬道旁有二十四尊兽畜石雕。此外,还有尚书祠堂,东西廊庑,合计房舍近百间。今建筑物全部毁灭。陵墓于1967年土地基本建设时摊平。未发掘。
==参考文献==
128,874
次編輯